[實用新型]一種風壓控制型吸油煙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521057051.4 | 申請日: | 2015-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274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帥;盧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帥 |
| 主分類號: | F24C15/20 | 分類號: | F24C1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5284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風壓 控制 吸油煙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尤其涉及一種風壓控制型吸油煙機。
背景技術
傳統油煙機工作時,當選定工作檔位后,吸油煙機電機及風輪的轉速固定,但由于 由供電的電壓、風道環境的狀態、油煙機電機負載等變化,會導致排風量被動變化,因此傳 統油煙機的吸油煙效果會隨著環境阻力的增大而減少。
如今,隨著居民生活環境的改善,高樓層居民居住建筑越來越多。高樓層居民住宅 的建筑廚房排煙管道都是采用集中排煙的方式。根據統計,使用吸油煙機的時間都集中在 某些時間段。譬如早上6:30~8:30,中午11:00~13:00,晚上17:30~19:00。在高樓層住宅區, 各樓層的傳統吸油煙機同時在工作的情況下,不同樓層的吸油煙機風道的阻力有很大差 別,如圖1所示。現有傳統的吸油煙機是根據現有國家標準,吸油煙機的排風量是在零靜壓 的狀態下測定的風量,噪音也是在風道敞開的狀態下測定的噪音。且國家標準要求的最大 靜壓只是100Pa。而在高樓層住宅公共煙道風阻很大,導致實際風道靜壓高,傳統吸油煙機 實際排風量遠小于標準標稱的風量。因此高樓層居民居住建筑或者煙道管道長阻力大的時 候,吸油煙排煙效果不理想。若加大零靜壓下的風量則噪音容易超過國家標準要求。
現有技術存在如下缺陷:
第一,在風道阻力大的狀態下,吸油煙效果問題與噪音要求相矛盾的問題。由于吸 油煙機的國家規定了在風道敞開(零靜壓)的條件下不同的風量有相應的噪音要求約束,導 致傳統煙機固定的檔位風機輸出功率、轉速在風道敞開(零靜壓)的條件下不能過大,否則 噪音超標,而在實際的應用中,吸油煙效果(吸力、排風量)隨著煙道阻力的增大而減小。
第二,能效問題。在高樓層住宅,不同樓層的煙道阻力不同,同樣的吸油煙效果(吸 力、排風量),煙機電機的輸出功率、轉速是不同的。如果把吸油煙機的輸出能力都增大,在 煙道阻力小的樓層的吸油煙機是對能源的浪費,同時增加了公共煙道的阻力,導致吸油煙 機的噪音增加。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根據風壓差自動調整功率以及轉速,至 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效,降低噪音的風壓控制型吸油煙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風壓控制型吸油煙機,包括吸油 煙機本體,所述吸油煙機本體下方開有進風口,所述吸煙油機本體內部設有監測進風口處 風壓的風壓監測單元,所述風壓監測單元連接有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根據風壓監測單 元監測的風壓調整吸油煙機功率和轉速,以使進風風壓達到設置值。
進一步地,所述風壓監測單元包括安裝于吸油煙機本體內部的風壓傳感器,所述 風壓傳感器連接控制單元,所述風壓傳感器連接有延伸至進風口的取壓管。
進一步地,述取壓管一端位于進風口區域適當的位置,以檢測進風的負壓。
進一步地,所述吸油煙機本體上方通過排煙管連接煙道。
進一步地,所述吸油煙機內部安裝有電機及受電機驅動的風輪,所述電機的轉速 受所述控制單元調整。
本實用新型根據進風口風壓的不同,自動調節吸油煙機的功率,轉速,進風風壓恒 定,有效保障排煙效果。不同阻力狀態下不同功率運行,在一定程度上節省能源,降低噪聲。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 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圖1不同樓層的煙道阻力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是本實用新型與傳統吸油煙機吸力效果比較示意圖。
圖中:1、吸油煙機本體;11、進風口;21、風壓傳感器;22、取壓管;3、控制單元;4、排 煙管;5、煙道;6、電機;7、風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帥,未經王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105705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