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生物芯片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1050809.1 | 申請日: | 2015-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176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小明;閻平希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州欣康基因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64 | 分類號: | 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盧霞 |
| 地址: | 225300 江蘇省泰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芯片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芯片檢測裝置,屬于生物醫學檢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市場現有類似技術是通過計算機結構芯片閱讀設備將芯片圖像信號采集至計算 機,再通過計算機對圖形信息的處理?識別定位目標點,最終取得芯片1個檢測項目對應的 檢測結果?這種模式下的檢測系統組成結構比較復雜,存在以下缺點:操作程序復雜,包括 安裝?調試?運輸以及操作人員對系統的使用?由于計算機是該系統的組成之一,那么因為 對計算機操作不熟練引起系統出錯的概率較大,管理成本較大。檢測項目單一,一次只能對 一個樣品一個項目進行檢測。檢測結果是定性式的,檢測結果模糊、不穩定,對檢測項目的 樣品敏感度不夠。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生物芯片檢測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生物芯片檢測裝置,包括生物芯片送樣機構、用于閱讀送樣機構送 入的生物芯片信息的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統、與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統相連的計算機、與計算 機相連的打印機;
所述的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統,包括激光器、熒光收集物鏡、二色分光鏡、窄帶濾光 片、探測針孔、光電倍增管、放大電路和A/D轉換器;所述的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統通過A/D轉 換器與計算機相連;
所述的生物芯片送樣機構包括進樣盤(3)、設在進樣盤(3)上的盛樣盤(7)、設在盛 樣盤(7)上的六個檢測位(2)設在盛樣盤(7)中心的盛樣盤塞(22),還包括用于控制盛樣盤 (7)旋轉的旋轉機構和用于控制進樣盤(3)進出的進給機構;所述的旋轉機構包括:同步電 機(15)、與同步電機(15)相連的同步主動輪(12)、與同步主動輪(12)相連的同步帶(11)、與 同步帶(11)相連的同步從動輪(10)和與同步從動輪(10)相嚙合的盛樣盤齒輪(8),所述的 盛樣盤齒輪(8)與盛樣盤塞(22)相連;所述的進給機構包括:進樣電機(13)、與進樣電機 (13)相連的直流電機齒輪(6)、與直流電機齒輪(6)相嚙合的托盤進出齒輪(5)和與托盤進 出齒輪(5)相連的進給機構底座(4),所述的進給機構底座(4)與進樣盤(3)相連;所述的同 步電機(15)和進樣電機(13)采用USB接口通訊控制或89S52單片機控制。
所述的進樣盤(3)一端設有裝飾蓋(1)。
本實用新型的生物芯片檢測裝置,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1、高通量,最多可達6種病源微生物定性、定量的檢測一次完成,與已有技術只能 進行1種病原微生物的1項定性檢測相比,本技術的臨床檢驗效率高而且檢測效果好。
2、操作簡便、簡單易學,產品性能穩定。相比已有技術的繁瑣
操作和因人而成的誤操作比例過高而言,本技術優勢明顯。
3、可單人份或多人份操作,重復性高,靈敏度高,定量化的檢測結果。已有技術無 法做到定量的檢測結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生物芯片閱讀裝置的外形圖。
圖2是生物芯片送樣機構的主視圖。
圖3是圖1A-A向剖面圖。
圖4是圖1B-B向剖面圖。
其中,1為裝飾蓋,2為檢測位,3為進樣盤,4為進給機構底座,5為托盤進出齒輪,6 為直流電機齒輪,7為盛樣盤,8為盛樣盤齒輪,10為同步從動輪,11為同步帶,12為同步主動 輪,13為進樣電機,15為同步電機,22為盛樣盤塞,100為生物芯片送樣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生物芯片檢測裝置,包括生物芯片送樣機構、用于閱 讀送樣機構送入的生物芯片信息的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統、與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統相連的計 算機、與計算機相連的打印機;
所述的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統,包括激光器、熒光收集物鏡、二色分光鏡、窄帶濾光 片、探測針孔、光電倍增管、放大電路和A/D轉換器;所述的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統通過A/D轉 換器與計算機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州欣康基因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泰州欣康基因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10508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