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漏水檢測報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1042785.5 | 申請日: | 2015-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008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英;王寶珍;趙明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商洛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M3/40 | 分類號: | G01M3/40;F17D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風 |
| 地址: | 726000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漏水 檢測 報警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報警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漏水檢測報警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對漏水系統的研究主要是在供水管網漏損方面。主要的研究 現狀如下:目前國內自來水公司大多采用傳統的測漏方法——聲波檢測。這種 方法的優點是對于具體的漏點定位比較有效(微觀方面),缺點是對于漏水控制 (宏觀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聲波檢測的原理是通過檢測承壓水從漏點噴出 而產生的噪聲來確定管道是否漏水和漏點的位置。國外漏水檢測技術一直走在 世界的前線,隨著時代的發展,漏水檢測技術也是發展的越來越好,相對來說 比較先進的是相關檢漏法。相關檢測法在1960年由英國水研究中心研發的。隨 著英國研發的開始,慢慢的日本,法國也研發出自己的漏水檢測儀。在20世紀 80年代,國外開始相互關注研究了管道漏水檢測技術,并且漏水檢測技術越來越 先進,在眾多國外國家中試驗最長距離的是德國,長達3.5km。漏孔檢測的可靠 度高于90%。對于80%以上檢測到的漏孔,其定位的精確度達±lm。
由此看來,各國都立志于開發檢測供水系統的漏水檢測儀,不太適合家居 使用。市場上也有家用的漏水報警器,但是只有報警功能,如果主人不在家的 話,就沒有辦法處理了。因此要設計一種漏水檢測報警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漏水檢測報警系 統。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本實用新型包括漏水傳感器、單片機、報警裝置、數碼顯示器、按鍵、驅 動電路和電磁閥,所述漏水傳感器的信號傳輸端與所述單片機連接,所述單片 機的控制信號輸出端通過所述驅動電路與所述電磁閥連接,所述單片機的報警 信號輸出端與所述報警裝置連接,所述單片機的顯示信號輸出端與所述數碼顯 示器連接,所述按鍵與所述單片機的控制輸入端連接。
具體地,所述單片機為型號STC89C52的單片機;所述漏水傳感器采用型 號LM393的電壓比較器為主控芯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漏水檢測報警系統,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能自 動檢測選定區域的意外漏水,并伴隨聲光報警,提示出現的漏水事件,如果主人 不在家,還有自動關閉進水閥的功能,減少漏水狀況的惡化,能有效地防止各 種損失進一步擴大,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漏水傳感器的電路結構原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電壓比較器管腳分布器;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電磁閥控制電路原理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報警裝置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漏水傳感器、單片機、報警裝置、數碼顯示 器、按鍵、驅動電路和電磁閥,所述漏水傳感器的信號傳輸端與所述單片機連 接,所述單片機的控制信號輸出端通過所述驅動電路與所述電磁閥連接,所述 單片機的報警信號輸出端與所述報警裝置連接,所述單片機的顯示信號輸出端 與所述數碼顯示器連接,所述按鍵與所述單片機的控制輸入端連接。按鍵通過 P3.2口控制,數碼顯示器分為共陽極數碼管和共陰極數碼管,單片機接共陰極 數碼管的話,高電平驅動,電流太小,所以必須加驅動電路,否則顯示的數字 太暗;接共陽極數碼管的話,低電平驅動,亮度大。本系統選擇共陽極數碼管, 低電平亮,用P2口來控制數碼管,P2口有上拉電阻,所以數碼管顯示電路不需 要再另接電阻。
具體地,所述單片機為型號STC89C52的單片機;所述漏水傳感器采用型 號LM393的電壓比較器為主控芯片。STC89C52是一種低功耗、高性能CMOS8 位微控制器,具有8K在系統可編程Flash存儲器。STC89C52使用經典的 MCS-51內核,但是做了很多的改進使得芯片具有傳統51單片機不具備的功能, 擁有靈巧的8位CPU和在系統可編程Flash,使得STC89C52在眾多嵌入式控制 應用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其指令系統和傳統的8051系統兼容,降低了系統軟 件設計的難度,電路設計簡單、價格低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商洛學院,未經商洛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104278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