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位管導流的層流上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1039964.3 | 申請日: | 2015-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415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軍;鄒建明;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45/02 | 分類號: | B21B4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伍賢喆 |
| 地址: | 2019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位 導流 層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熱軋產線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層流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國內外鋼鐵企業的熱軋連軋機生產線都要使用到層流冷卻裝置,其主要功能就是將精軋出口的帶鋼,根據卷取設定的目標溫度進行快速冷卻,以保證帶鋼的產品性能。
以某熱軋廠為例,其層流冷卻裝置共有近100組冷卻集管,分為若干個冷卻區,每個冷卻區都有各自的主冷段和精冷段的冷卻區串接而成,冷卻區的主冷段又由若干組強冷集管組和若干組主冷集管組構成。在進行冷卻控制時,可能某處冷卻水壓過大,造成溢流現象,此時溢流的冷卻水可能從輥道的電機軸處泄露,導致和加劇輥道電機短路故障的現象,因此需要一種能夠直觀的限制水壓,又能避免水泄露到電機位置的安全裝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位管導流的層流上噴裝置,該裝置針對層流冷卻水容易導致和加劇輥道電機短路故障的現象,利用管路導向溢流水,并設置了水位管指示水壓,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同時,還簡化了對水壓的控制。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水位管導流的層流上噴裝置,包括并聯在冷卻集管上的導流管,所述導流管的出口端順序串聯有的水位管、轉向彎管和溢流排放管,所述水位管豎直設置,所述溢流排放管的出口設置在層流輥道的軸頸處。
所述的水位管包括透明內管、透明外管和保護套管,所述透明內管串聯在導流管與水位管之間,所述透明外管套裝在透明內管外,所述保護套管套裝在透明外管外,保護套管上開設有水位觀測孔,所述水位觀測孔為豎直走向的長圓孔。
所述轉向彎管為軟管。
所述溢流排放管通過角鋼固定安裝在冷卻集管的外壁上。
本實用新型水位管導流的層流上噴裝置
本實用新型水位管導流的層流上噴裝置通過專用導流管路在發揮了水位管指示水壓的同時,又能夠將層流冷卻水進入水位管后再溢出時,導流到層流輥道的軸頸處;即不會影響和損毀輥道電機,又不會影響到層流輥道上的帶鋼,實現層流冷卻區域在寬度上的相應變化,確保帶鋼的板形、機械性能、溫度及相變在寬度方向的均勻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水位管導流的層流上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水位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溢流排放管的安裝示意圖。
圖中:1冷卻集管、2導流管、3水位管、4轉向彎管、5溢流排放管、6角鋼、31透明內管、32透明外管、33保護套管、34水位觀測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表述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水位管導流的層流上噴裝置,包括并聯在冷卻集管1上的導流管2,所述導流管2的出口端順序串聯有的水位管3、轉向彎管4和溢流排放管5,所述水位管3豎直設置,所述溢流排放管5的出口設置在層流輥道的軸頸處,在通常狀況下只需要觀測溢流排放管5是否有水流出即可實現對水壓的大概控制;根據所需要的水壓,控制水位管3的高度,當有水流出時略微關小水流閥門即可。
當需要對水壓進行精確控制時,如圖2、3所示,所述的水位管3包括透明內管31、透明外管32和保護套管33,所述透明內管31串聯在導流管2與水位管3之間,所述透明外管32套裝在透明內管31外,所述保護套管33套裝在透明外管32外,保護套管33上開設有水位觀測孔34,所述水位觀測孔34為豎直走向的長圓孔,這樣可以很方便的利用水位觀測孔34觀測到實時的水壓,以便于調節閥門開度。
為了便于管路的布置和調節管路走向,在本實用新型中,如圖4所示,所述溢流排放管5通過角鋼6固定安裝在冷卻集管1的外壁上,所述轉向彎管4為軟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103996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