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污染水體凈化與修復的生態濕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1036193.2 | 申請日: | 2015-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414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孫通;李果;古勵;艾海男;李莉;任楊;袁宗漢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閣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重慶中之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張景根 |
| 地址: | 401120 重慶市渝北區龍山街***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污染 水體 凈化 修復 生態 濕地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體凈化與生態修復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用于污染水體凈化與修復的生態濕地系統。
背景技術
近些年來,由于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的下墊面條件發生顯著變化,不透水路面的比例越來越大,城市面源污染導致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多,諸如“城市內澇”、“黑臭水體”等頻頻發生,尤其是城市水系的“黑臭”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做出明確指示,“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導致城市水系“黑臭”的最主要原因:一是城市水系水量的上的不足,目前很多城市水系由于沒有有效的涵養水源,全年大部分時間處于干涸狀態,水體流動性差,水體得不到充足的復氧;二是城市水系水質上的不達標,大量污染負荷的輸入,致使原本脆弱的城市水系水質更加惡化,進而導致水體“黑臭”。
目前,針對“黑臭”水體的治理,已經出現了很多的濕地處理技術,意在利用濕地的凈化作用改善水體的水質,進而消除黑臭,然而由于濕地設計上的不合理:有的僅注重濕地對COD、TN、TP的削減,而忽略了水生態系統的修復和景觀方面的作用;有的甚至過分強調景觀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濕地的真正凈化作用;總而言之,無法形成一整套切實可行的、集水質凈化、水生態修復和景觀與一體的技術方案,導致濕地技術漸漸成為“雞肋”。水質的凈化與水生態系統的修復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目前,治理河體黑臭,急需一種集水質凈化、水生態修復和景觀于一體的新型生態過濾性濕地技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污染水體凈化與修復的生態濕地系統,該系統對水體進行效果理想的多層次凈化,具有水體凈化和生態系統修復的雙重作用進而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多層次的凈化措施能夠解決以往沉水植物在濕地系統中無法成活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用于污染水體凈化與修復的生態濕地系統,沿水流方向依次設有引水槽、礫石沉沙配水池、水生植物種植池、第一生態落差堡、第一配水池、循環流接觸氧化池、第二配水池、第二生態落差堡以及生態修復池,所述引水槽出水口與礫石沉沙配水池進水口相連,所述礫石沉沙配水池的池壁高度高于水生植物種植池的高度以使經礫石沉沙配水池凈化后的上層水體溢流進水生植物種植池中,所述第一生態落差堡內設有第一穿虹管,所述第一穿虹管一端與水生植物種植池出水口連通,另一端與第一配水池進水口連通,第一配水池出水口與循環流接觸氧化池進水口連通,所述循環流接觸氧化池出水口與第二配水池進水口連通,所述第二生態落差堡內設有第二穿虹管,所述第二穿虹管的一端與第二配水池出水口連通,另一端與生態修復池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污染水體通過引水槽流入礫石沉沙配水池中,污染水體經過引水槽,形成激蕩的湍流,使得污染水體得以復氧并過濾掉污染水體中的污染物質,進入礫石沉沙配水池的污染水體在流程中攜帶的泥沙沉降在礫石沉沙配水池內,礫石沉沙配水池內的上層水體經溢流進入水生植物種植池內,這一過程降低了污染水體對水生植物種植池的沖擊負荷,水生植物種植池對進入其內的污染水體進一步凈化,同時對污染水體起到調蓄作用,當水生植物種植池內的污染水體水位較低時,污染水體通過第一生態落差堡內的第一穿虹管進入到第一配水池中,當水生植物種植池內污染水體水位較高時,第一穿虹管的排水流量小于水生植物種植池的進水流量時致使水生植物種植池內水位抬升,污染水體通過第一生態落差堡溢流至第一配水池中,第一生態落差堡使得污染水體保持了一定的停留時間,污染水體得到澄清,第一生態落差堡均勻分配水體,提高了水體的含氧量,第一配水池能夠收集、調蓄流進的污染水體,污染水體經過第一配水池進入循環接觸氧化池內,循環接觸氧化池延長了污染水體的流程,水質得以凈化,污染水體通過循環接觸氧化池出水口進入到第二配水池中,第二配水池用以收集、調蓄循環接觸氧化池流進的水體,當第二配水池內污染水體水位較低時,污染水體通過第二落差堡內的第二穿虹管進入到生態修復池內,當第二配水池內污染水體水位較高時,第二穿虹管的排水流量小于第二配水池內的進水流量時致使第二配水池內水位抬升,污染水體通過第二落差堡溢流至生態修復池中,污染水體經過前面的凈化處理改善了生態修復池內沉水植物的生長環境,避免了沉水植物在濕地系統中無法成活的問題,在生態修復池形成了完善的修復系統進而提高了污染水體自身的凈化能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閣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閣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103619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印染污水的處理系統
- 下一篇:一種凈水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