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螺旋槳水下驅動式浮動光伏跟蹤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1036101.0 | 申請日: | 2015-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936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秋菊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秋菊 |
| 主分類號: | G05D3/12 | 分類號: | G05D3/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凱敏 |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螺旋槳 水下 驅動 浮動 跟蹤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基于太陽能電池板的光伏發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 可應用于海面漂浮發電的螺旋槳水下驅動式浮動光伏跟蹤系統。
背景技術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一種非常具有前景的可再生清潔能源。隨著科技 的發展進步,目前的光伏發電構造,已經開始從陸基結構逐漸延伸至更 為廣闊的海面漂浮結構。傳統的海面漂浮式水面浮動光伏跟蹤系統,在 中國專利公告號為103346697A的專利名稱為“一種水上太陽能光伏發 電系統”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中就有所描述:包括若干陣列排布的太陽 電池組件、用于固定各太陽電池組件的漂浮于水面的水上光伏陣列支架 組,各陣列排布的太陽電池組件連接形成光伏陣列,光伏陣列安裝于水 浪高度之上的位置,光伏陣列經光伏系統平衡器件和并網逆變器通過電 纜接入公共電網或本地負載,或者通過電纜與光伏控制器和蓄電池組或 離網逆變器連接用于給水上或離岸的直流或交流負載供電。目前所應用 的上述傳統的光伏發電系統結構,或無光伏跟蹤系統,導致太陽能電池 板無法跟蹤太陽光日照角度,進而導致發電效率極其低下。或采用以光 伏跟蹤系統計算日照角度,并利用電機驅動軸承回轉結構轉動來實現其 太陽光線跟蹤效果。對于后一種結構,其缺陷在于:軸承回轉的光伏陣 列,所有重力都集中到旋轉中心軸處,致使滾動軸承、滑動軸承等旋轉 中心的軸承結構受力集中,一方面必須隨時保持旋轉中心軸承處于良好 的潤滑狀態,避免磨損,導致運行維護工作量增大,故障率高。另一方 面,又需要更大尺寸的軸承型號來保證其工作可靠性,致使成本隨之高 昂。更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海面風浪顛簸和海水拍擊侵蝕,也會加劇 軸承磨損并對軸承密封件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最終影響其密封性能,從 而對設備的持續可靠使用帶來不利影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而實用的螺旋槳水下驅動 式浮動光伏跟蹤系統,在確保太陽能電池板的水面漂浮性的基礎上,使 其同步具備對于太陽光照射角度的自調節性和準確動作響應性,以確保 高效率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需求,其工作可靠性及使用壽命均可得到進一 步提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螺旋槳水下驅動式浮動光伏跟蹤系統,包括由太陽能電池板以 及使該太陽能電池板浮于水面的漂浮基座所構成的光伏陣列,其特征在 于:在漂浮基座上設置錨固點,由該錨固點向水底處連接并固定有錨固 繩,以使得光伏陣列在被錨固繩固定時亦可沿錨固點產生轉動動作;在 漂浮基座的邊緣處布置螺旋槳推進器,以上述錨固點在水平面作圓,各 螺旋槳推進器的推進方向均位于該圓的周向方向上。
所述漂浮基座外形呈具備對稱軸線的軸對稱結構,錨固點位于該對 稱軸線上;螺旋槳推進器為兩組并沿上述對稱軸線形成軸對稱結構。
所述螺旋槳推進器包括圓錐狀的外殼體,外殼體的錐頂處具備流線 結構;外殼體的錐腔內同軸安置直流電機并與太陽能電池板間電連接; 外殼體的錐底處布置與直流電機的軸端固接的螺旋槳;漂浮基座的對稱 軸線垂直外殼體軸線,且外殼體的外壁處向上延伸有用于與漂浮基座間 固接的固定連接桿,固定連接桿外形呈腔管狀且其管腔構成導線的鋪設 通道;外殼體的外壁處向下延伸有分水脊。
本系統還包括用于沉在水底的水泥重塊,錨固繩的用于與水底固接 的繩端固定于該水泥重塊上,錨固繩長度大于水泥重塊與漂浮基座的鉛 垂向間距。
錨固繩為鋼纜,錨固繩表面覆蓋有一層防止海水侵蝕的防護皮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過上述方案,一方面,整個光伏陣列采用漂浮基座和錨固繩 而固定并漂浮在水面,整體結構受力均勻、平衡,組件無需采用傳統軸 承旋轉結構,自身依靠錨固繩的固定及螺旋槳推進器的推送而產生旋轉 動作,也就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的受力集中問題。上述有別于陸基的水面 漂浮方式,也免去了潤滑維護、風沙侵襲等狀況,工作可靠性更高。另 一方面,光伏陣列的無剛性支撐的柔繩漂浮結構,整個組件旋轉啟動、 停止瞬間,完全靠水自然形成阻尼緩沖,從而避免了慣性沖擊對整個結 構件的損害。同時,上述結構也免去了構造復雜而維護不便的回轉軸承 結構,因此機械結構更為簡單,加工更為容易,不僅施工及維護成本得 到了極大降低,安裝操作也得到了極大簡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秋菊,未經陳秋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10361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建筑工地用噴霧裝置
- 下一篇:基于局域網遠程驅動的磁力吸附式爬壁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