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分離電鍍沉砂內金剛石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1016860.0 | 申請日: | 2015-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365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8 |
| 發明(設計)人: | 鄒余耀;田曉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三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8B3/08 | 分類號: | B08B3/08;B08B3/10;B01D29/01;B01D29/085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黃明哲;朱戈勝 |
| 地址: | 211124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離 電鍍 沉砂內 金剛石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攪拌酸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分離電鍍沉砂內金剛石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鍍金剛石工具過程中,電鍍沉砂內含有大量的金剛砂,但是由于沉砂內的金剛石被電鍍液組分的結晶物包覆,無法直接繼續使用,如果直接放棄將造成巨大的浪費。沉砂內結晶物可以溶于稀酸,通過稀酸浸泡可以去除包覆成分,在濾掉液體可以得到金剛砂。目前的分離電鍍沉砂內金剛石的裝置采用機械攪拌,且排液慢,存在分離效果差、效率低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離電鍍沉砂內金剛石的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分離效果差、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該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分離電鍍沉砂內金剛石的裝置,包括氣流攪拌裝置和減壓抽濾裝置;所述氣流攪拌裝置包括酸洗槽和設置在酸洗槽中的氣流管道,所述氣流管道上開設有多個氣流孔;酸洗槽側壁的下部連接有排液閥,酸洗槽的底部連接有排砂閥;所述減壓抽濾裝置包括抽濾槽和設置在抽濾槽中的篩網,抽濾槽通過排砂閥與酸洗槽連通,抽濾槽的底部連接有減壓抽濾閥。
包覆結晶體的金剛砂酸洗的過程如下:首先將包覆結晶體的金剛砂放入酸洗槽,向酸洗槽加入稀酸溶液,打開氣流管道的閥門,壓縮氣體從氣流孔中噴出,包覆結晶體的金剛砂在烯酸液體中被充分攪拌、酸洗,包覆的結晶體被洗掉。酸洗結束后,將稀酸溶液從排液閥中排出并回收重復利用,而金剛砂和少量的殘留液體經過排沙閥進入抽濾槽,金剛砂被阻隔在篩網上方,少量烯酸殘液經過篩網過濾流入抽濾槽的底部,最后經過減壓抽濾閥排出,減壓抽濾閥加快了殘留液體的排出速度,提高了沉砂處理效率。經過洗滌、過濾處理的金剛砂從篩網中取出,烘干,即為分離出的金剛砂,可以重復利用,節約成本。必要情況下可以對金剛砂進行一次水洗,再抽濾后取出。
進一步改進,所述氣流管道包括多個分支管道,多個分支管道的氣流孔呈網格式分布,利于包覆金剛砂的結晶體在酸洗槽中被壓縮氣體充分攪拌。
進一步改進,所述氣流孔的開口方向為斜向下,壓縮氣體從氣流孔中斜向下排出,有利于稀酸液體攪拌,保證金剛砂的酸洗效果。
進一步改進,所述篩網可拆卸式設置在抽濾槽中,可更換過濾篩網,滿足不同粒度金剛砂的抽濾要求。
進一步改進,所述抽濾槽的底部為漏斗狀,方便抽濾槽中扥殘留液體全部排出。
進一步改進,所述酸洗槽、氣流管道、抽濾槽和篩網采用PPR材質,避免在稀酸清洗過程中對設備造成腐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利用簡單的氣流攪拌裝置和減壓抽濾裝置,能快速高效的分離出電鍍沉砂內的金剛砂,提高沉砂處理效率。
2、經過酸洗、過濾使電鍍過程中的金剛砂能重復利用,提電鍍過程中金剛砂的利用率,節約成本。
3、氣流攪拌系統設計,相比于機械攪拌,結構簡單,且采用PPR材質保證系統部件不會被酸液腐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分離電鍍沉砂內金剛石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氣流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減壓抽濾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技術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分離電鍍沉砂內金剛石的裝置,包括氣流攪拌裝置和減壓抽濾裝置;所述氣流攪拌裝置包括酸洗槽1和設置在酸洗槽1中的氣流管道2,氣流管道2上開設有多個氣流孔,氣流孔的開口方向為斜向下,氣流管道2包括多個分支管道,如圖2所示,箭頭為壓縮氣體的進入方向,多個分支管道的氣流孔呈網格式分布,提高攪拌效果;酸洗槽1側壁的下部連接有排液閥3,酸洗槽的底部連接有排砂閥4;所述減壓抽濾裝置包括抽濾槽5和可拆卸式設置在抽濾槽中的篩網6,抽濾槽5通過排砂閥4與酸洗槽1連通,抽濾槽5的底部為漏斗狀,其底部連接有減壓抽濾閥7。所述酸洗槽1、氣流管道2、抽濾槽5和篩網6采用PPR材質,避免在稀酸清洗過程中對設備造成腐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三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南京三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10168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