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樓房滅火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1009436.3 | 申請日: | 2015-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523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貴杰;王新寶;劉鵬;劉展文;楊友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2C35/15 | 分類號: | A62C35/15;A62C37/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華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劍輝 |
| 地址: | 266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樓房 滅火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消防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能夠及時報警并自啟式高壓細 水霧滅火系統。
背景技術
樓房內一般安裝有自動滅火系統,其通過煙氣檢測裝置自動檢測房間是否 著火,然后根據報警內容啟動噴水系統進行滅火。
現有樓房噴水系統一般采用直噴式結構,即將高壓水直接通過噴頭噴出, 然在噴頭處設置相應阻擋部件,使噴出的水呈散開狀。這種結構噴出的水由于 水量集中,所以在提高空氣的濕潤度方面,效果較差。
目前車載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滅火容量大,滅火速度快,能夠大大提高現 場空氣的濕潤度,隔絕空氣,提高滅火效果,但是受限于現場道路交通,無法 靈活的進入建筑物內部而受到很大的局限。另外,也有背負式高壓細水霧滅火 系統,該系統可在操作人員的操作下做到定點滅火,但是受限于系統重量和人 的背負力,使得滅火系統容量小,遇到大型火災時無法及時撲滅。而且,上述 兩種滅火系統都需在火災發生后較長時間,才能抵達現場,易耽誤滅火的最值 時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能夠提高火場周圍空氣濕潤度的滅火系 統。
特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樓房滅火系統,包括:
供水裝置,包括水箱和高壓水泵;
細水霧噴頭,有多個,且安裝在樓房內的指定位置處,用于向外界噴出水 霧;
火災傳感器,有多個,且安裝在樓房內的指定位置處,用于檢測所處位置 的溫度或煙氣;
供水管路,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主管一端與所述水箱連接另一端延伸至 每一層樓房處,所述支管用于連接主管和每一所述傳感器;
控制單元,根據所述火災傳感器的信號控制每一所述支管上的電磁閥開合, 并在所述電磁閥打開時,控制所述高壓水泵的輸出壓力。
進一步地,所述供水裝置還包括用于檢測所述水箱內水位狀態的水位檢測 裝置,和向所述水箱內補水的補水管。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單元還連接有本地和遠程報警系統,以在火災發生時 向外界發出報警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細水霧噴頭包括:
接水管,與供水的所述支管連接,在所述接水管內安裝有承受水壓超過預 定標準后開啟的壓力門;
混合腔,通過一端與所述接水管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多個朝向不同方向的 噴水孔;
噴嘴,安裝在所述噴水孔內且內部設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在靠近 所述混合腔一端為螺旋形結構,在遠離所述排水通道一端為漸擴形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混合腔靠近所述接水管一端的內管壁上設置有繞所述混合 腔軸心線旋轉的隔板。
進一步地,所述壓力門為在扭力彈簧控制下關閉的鎖定結構。
進一步地,當所述混合腔的軸線與地面垂直時,所述噴水孔的開口方向朝 向水平面之下。
進一步地,所述主管上安裝有維持所述主管內水壓的溢流閥。
進一步地,所述主管上設置有壓力變送器,所述壓力變送器用于檢測所述 主管內的壓力值并傳送給所述控制單元。
進一步地,所述火災傳感器的安裝位置位于所述細水霧噴頭的噴水范圍內。
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單元可以通過判斷發出警報的火災傳感器的位置,準確 的判斷出火災的發生地,進而打開發出警報的火災傳感器周邊的高壓細水霧噴 頭進行滅火。相比于車載式和背負式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本系統滅火范圍大, 滅火靈活,可以準確的判斷火災所在區域,并且無需等待人為參與即可進行滅 火,可以高效、節能的進行滅火。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樓房滅火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水位檢測裝置;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細水霧噴頭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所示細水霧噴頭中噴嘴的排水通道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水箱、2-高壓水泵、3-控制單元、4-細水霧噴頭、41-接水管、411- 壓力門、412-扭力彈簧、42-混合腔、421-隔板、422-噴水孔、43-噴嘴、431-排 水通道、432-螺旋段、433-漸擴段、5-火災傳感器、6-電磁閥、7-溢流閥、8-水 位檢測裝置、81-浮球、82-控制開關、83-連桿、9-輸水管路、91-主管、92-支 管。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大學,未經中國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100943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塑料熱縮套管
- 下一篇:測量液晶器件扭曲角和光延遲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