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酸再生機組助燃空氣加熱節能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98529.7 | 申請日: | 2015-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452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8 |
| 發明(設計)人: | 于茂松;孫樹增;李春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海鋼板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L15/00 | 分類號: | F23L15/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濱海科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楊慧玲 |
| 地址: | 301600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再生 機組 助燃 空氣 加熱 節能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熱交換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酸再生機組助燃空氣 加熱節能裝置。
背景技術
酸洗生產線產生的廢鹽酸需進行再生回收利用,采用噴霧焙燒法,對來 自于酸洗產生的廢酸進行再生回收處理,噴霧焙燒法技術在酸再生領域處于 領先地位,酸的回收率高。采用目前國際最流行、最先進的2塔加帶分離器 的煙囪工藝流程,焙燒爐溫度控制可采用燃燒平面(爐膛溫度)控制方式,取 燃燒平面的2點溫度的平均值作為參數調節基數,更加有利穩定系統,保證 氧化鐵粉的質量,提高氧化鐵粉的附加值,在市場上具有好的競爭力。本裝 置增加了鐵粉輸送風機、助燃風機的控制方式,以達到節約能源、穩定提高 鐵粉質量的目的。傳統經典酸再生機組流程最大限度地對廢酸進行了再生循 環與再生機組與酸洗機組的連接使用,排放指標符合國標GB28665-2012要 求,但由于環保日趨嚴格和經濟節能的要求,對于廢氣排放出的水蒸氣(白 色)和如何降低焙燒爐焙燒用天然氣的使用量提出了進一步要求,為了更好 地改善環境和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對機組進行改進。
現有傳統酸再生機組,最大限度的回收了廢酸進行了再生循環利用,最 終排放了近16000立方/小時的水蒸汽,排放溫度為75-85℃,損失了大量的 資源和熱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消除 排放的大量水蒸汽,回收水蒸汽中的部分熱能,加熱助燃空氣,提高助燃空 氣進入爐膛的溫度,節省天然氣的消耗的酸再生機組助燃空氣加熱節能裝 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酸再生機組 助燃空氣加熱節能裝置,包括一石墨換熱器,所述石墨換熱器包括一外殼, 所述外殼的頂部設有一頂蓋,所述外殼的底部設有一底蓋,所述外殼的頂部 和底部分別設有上管板和下管板,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間設有換熱管;
所述頂蓋上設有一廢氣進口,所述底蓋上設有一液體出口,所述外殼的 側壁底部設有一廢氣出口,所述外殼的側壁中部設有一空氣進口,所述外殼 的側壁頂部設有一空氣出口,所述空氣出口連接一助燃風機,所述廢氣出口 連接一廢氣風機,所述廢氣風機連接一液滴分離器,所述液體出口連接一集 流槽。
進一步地,所述助燃風機連接一爐膛。
進一步地,所述集流槽連接一吸收塔,所述吸收塔連接廢氣進口。
進一步地,所述液滴分離器上設有一排液口和一排氣口,所述排液口連 接吸收塔。
進一步地,所述外殼的側壁上還設有一冷凝水進口和一冷凝水出口,所 述冷凝水出口連接吸收塔。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能夠消除排放的大量水蒸汽,回收水蒸汽中的部分熱能,加 熱助燃空氣,提高助燃空氣進入爐膛的溫度,節省天然氣的消耗。本發明能 回收利用冷凝水3立方/小時,一年按300天計算可以節省新水2萬噸;按 4200立方/小時的流量,加熱溫升為20度計算一天可以節省17.1立方天然 氣,一年按300天計算可以節省5000立方天然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酸再生機組助燃空氣加熱節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石墨換熱器;2、外殼;3、頂蓋;4、底蓋;5、上管板;6、 下管板;7、換熱管;8、廢氣進口;9、液體出口;10、廢氣出口;11、空 氣進口;12、空氣出口;13、助燃風機;14、爐膛;15、廢氣風機;16、液 滴分離器;17、排液口;18、排氣口;19、集流槽;20、吸收塔;21、冷凝 水進口;22、冷凝水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酸再生機組助燃空氣加熱節能裝置,包括一石墨換熱 器1,石墨換熱器1包括一外殼2,外殼2的頂部設有一頂蓋3,外殼2的底 部設有一底蓋4,外殼2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上管板5和下管板6,上管 板5和下管板6之間設有換熱管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海鋼板材有限公司,未經天津海鋼板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9852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