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運動眼鏡片圈的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20996799.4 | 申請日: | 2015-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295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穆家駿 | 申請(專利權)人: | 穆家駿 |
| 主分類號: | G02C5/00 | 分類號: | G02C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黃培智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縣中***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運動 眼鏡片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提供一種運動眼鏡片圈,尤其是一種可配合高度數(shù)的鏡 片使用的運動眼鏡片圈的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運動眼鏡包含有至少一與使用者臉部對應的弧形鏡框、復數(shù)樞設于 弧形鏡框邊緣處的腳架、及復數(shù)受弧形鏡框包圍固定設置的低度數(shù)弧形鏡片, 其中低度數(shù)弧形鏡片的度數(shù)介于0度至400度。
由于因為弧形鏡框與使用者臉部對應,且低度數(shù)弧形鏡片的表面曲率及厚 度會隨著度數(shù)高低增減,所以低度數(shù)弧形鏡片的度數(shù)會受到限制,經(jīng)實際實驗 驗證,當?shù)投葦?shù)弧形鏡片的度數(shù)超過400度以上時,會提升低度數(shù)弧形鏡片碰撞 使用者臉部的機率,造成使用者不適及危險,故現(xiàn)有的運動眼鏡無法提供高度 近視的使用者合適的度數(shù)。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動眼鏡片圈的結構,讓高度近視者可 佩戴符合度數(shù)的高度數(shù)的鏡片,同時避免發(fā)生鏡片碰撞使用者臉部的情事。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運動眼鏡片圈的結構 ,其包括至少一供設于鏡框上的承載本體;至少一供協(xié)助置放鏡片的開口,該 開口界定于該承載本體上;至少一供與該鏡框結合的結合部,該結合部界定于 該承載本體一側處;至少一供設置該鏡片的框架部,該框架部界定于該承載本 體背離該結合部的側處;及至少一供隔開該鏡框與該鏡片的隔離部,該隔離部 界定于該承載本體上且位于該結合部與該框架部之間,以利避免該鏡片抵觸使 用者臉部,并該隔離部上形成有至少一透氣口。
當使用時先開啟開口使鏡片得置放于承載本體的框架部,且將結合部結合 固定設置于鏡框上即可,因此當使用者佩戴鏡框時結合部會貼近使用者臉部, 且隔離部自然讓使用者臉部與鏡片保有距離,即使因鏡片的度數(shù)較高導致其厚 度較厚,仍可避免鏡片與使用者臉部碰觸,此外也可以經(jīng)透氣口進行觀看及增 添透氣性。
其中該承載本體于該開口之側邊處界定有復數(shù)卡掣部。
其中該鏡框上與各該卡掣部對應形成有復數(shù)卡固部。
其中該結合部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部。
其中該鏡框上與該定位部對應形成有至少一對位部。
其中該透氣口上設有至少一封閉件以封閉該透氣口。
其中該鏡片的度數(shù)為0度至1200度。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可針對現(xiàn)有的運動眼鏡所存在的無法提供高度近視 的使用者合適的度數(shù)、及易造成使用者不適及危險的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可 配合高度數(shù)的鏡片使用的實用進步性。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置放示意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合示意圖;
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
1、承載本體,11、開口,12、結合部,121、定位部,13、框架部,14、 隔離部,141、透氣口,141a、透氣口,142a、封閉件,15、卡掣部,2、鏡 框,21、卡固部,22、對位部,3、鏡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 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征與功能如下,以便于完全了解。
請參閱圖1-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使用示意圖及 分解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至少一供設于鏡框2上之 承載本體1,而承載本體1界定有至少一供協(xié)助置放鏡片3的開口11、至少一供設 置鏡片3的框架部13、至少一供與鏡框2結合的結合部12、及至少一供隔開鏡框2 與鏡片3的隔離部14,而開口11界定于承載本體1上,且承載本體1于開口11的側 邊處界定有復數(shù)卡掣部15,并結合部12界定于承載本體1一側處,再結合部12上 形成有至少一定位部121,而框架部13界定于承載本體1背離結合部12的側處, 且隔離部14界定于承載本體1上并位于結合部12與框架部13之間,再隔離部14上 形成有至少一透氣口14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穆家駿,未經(jīng)穆家駿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9679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低位布置的給水泵汽輪機疏水系統(tǒng)
- 下一篇:吊掛秤的上置接口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