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齒輪室蓋油泵減震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94628.8 | 申請日: | 2015-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365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06 |
| 發明(設計)人: | 徐琳;徐志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四方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31 | 分類號: | F16H57/031;F16H57/03;F16H57/028;F04B53/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李德強 |
| 地址: | 3213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齒輪 油泵 減震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齒輪室蓋上的電控油泵,特別是一種可以減少齒輪室蓋開裂的齒輪室蓋油泵減震裝置。
背景技術
原有的柴油機裝配中,油泵安裝在齒輪室蓋上,并且齒輪室蓋里面的油泵泵頭是懸空的,沒有任何的支撐點。隨著技術的進步,老式油泵已被電控油泵代替,由于電控油泵在柴油機運行過程中比老式油泵轉速高,震動強度更大,齒輪室蓋承受力也大大增大,導致齒輪室蓋開裂的現象也越來越多。為了解決齒輪室蓋開裂的問題,目前許多廠家通過增加齒輪室蓋厚度來解決,但齒輪室蓋開裂的現象仍然不能完全解決。為此,許多生產廠家和有識之士針對上述問題進行開發和試制,但至今尚未有較為理想的解決辦法。
發明內容
為了有效解決齒輪室蓋開裂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生產加工方便、機械強度高、減震效果好、能有效解決齒輪室蓋開裂現象的齒輪室蓋油泵減震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它包括齒輪室蓋、電控油泵,電控油泵的泵座固定在齒輪室蓋側壁的固定孔上,所述的齒輪室蓋內設有連為一體的減震支座,減震支座上設有與齒輪室蓋側壁固定孔同一中心線的內孔,電控油泵的泵頭對應安裝在減震支座的內孔上。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減震支座與齒輪室蓋側壁油泵固定端面的距離為50至60mm。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的減震支座兩側對應設有加強筋。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減震支座的厚度為8至12mm。
采用上述結構后,與現有技術比較有如下優點和效果:一是由于在齒輪室蓋增加減震支座,結構簡單合理,生產加工方便,生產成本低。二是由于減震支座與齒輪室蓋側壁油泵固定端面保持一定的間距,電控油泵由一個支撐點變為二個支撐點,電控油泵就不會懸空在齒輪室蓋上,電控油泵在減震支座支撐下能大大減少電控油泵的震動以及齒輪室蓋側壁的受力強度,從而有效解決齒輪室蓋開裂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其中1齒輪室蓋,2加強筋,3減震支座,4泵頭,5齒輪室蓋側壁,6電控油泵。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和圖2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齒輪室蓋油泵減震裝置的具體實施方案,它包括齒輪室蓋1、電控油泵6,電控油泵6的泵座固定在齒輪室蓋側壁5的固定孔上,所述的齒輪室蓋1內設有連為一體的減震支座3,為了生產加工方便,減震支座3上設有與齒輪室蓋側壁5固定孔同一中心線的內孔,電控油泵6的泵頭4對應安裝在減震支座3的內孔上。所述減震支座3與齒輪室蓋側壁5油泵固定端面的距離為50至60mm,減震支座3改變了原有電控油泵6單個支撐固定方式,使電控油泵6由一個支撐點變為二個支撐點,可以在運行過程中大大減少電控油泵6震動以及齒輪室蓋側壁的受力強度。
為了保證減震支座3的機械性能,所述的減震支座3兩側對應設有加強筋2,所述減震支座3的厚度為8至12mm。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基礎上,所作出的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四方集團公司,未經浙江四方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9462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移動通信網絡的車載錄像機工作方法
- 下一篇:圖像噪聲濾除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