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工業分析實驗進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93296.1 | 申請日: | 2015-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758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0 |
| 發明(設計)人: | 胡素萍;張忠勇;吳詠敏;杜西剛;李晶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胡素萍 |
| 主分類號: | G01N1/38 | 分類號: | G01N1/38;G01N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仲龍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靜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工業 分析 實驗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分析實驗儀器領域,具體為一種工業分析實驗進樣裝置。
背景技術
水樣自動進樣器是集流量測量和水樣采集一體化的多功能監測儀器,適用于各級環境監測站、污水處理廠、水利、水務及科研院所,對工業污染源排放口、江、河、湖、海等水樣進行自動采樣。自動進樣及混合反應過程在實現自動化的同時精確控制了樣品和試劑的進樣比例,確保測量結果的可靠性、重復性和穩定性。
現有技術中的自動進樣裝置取代了手工進樣和換樣,提高了實驗室分析工作的自動化程度及分析精度。然而,在實際水質化學分析工作中,含有固體顆粒等物質的待測定樣品放置久了之后,常出現固液兩相分層現象,當自動進樣裝置的采樣針吸取該待測定樣品時,取樣就會不均勻,將導致樣品取樣代表性變差,進而影響樣品檢測分析精度,為此,中國專利CN204649517U公開了一種自動進樣器中的攪拌裝置,通過雙重充氣攪拌的方式解決了該問題,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充氣攪拌容易對未進行分析的液體進行曝氣處理,導致未進行分析的液體的成分發生改變,使得測量結果不準確,需要進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業分析實驗進樣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工業分析實驗進樣裝置,包括攪拌筒體,攪拌筒體包括活動安裝的筒身和筒蓋,在筒蓋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出氣管和進液管,在出氣管的管路上安裝有第一單向閥,進液管上安裝有第二單向閥,第一單向閥與第二單向閥的導通方向相反;筒蓋的中部安裝有微型馬達,微型馬達的輸出端連接一轉軸,轉軸的下端豎直延伸到筒身的底端;在轉軸的中部設置有第一攪拌勺組,在轉軸的底部設有第二攪拌勺組;筒身的下底中部連通一出液管,出液管上設有流量控制閥;在筒身的底端一側連通一曝氣支管,曝氣支管位于筒身內的一端設有曝氣頭。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一攪拌勺組包括兩個沿轉軸對稱設置的金屬勺,兩個金屬勺的凹面朝向均沿順時針布置并且兩個金屬勺的中心線重合且與轉軸相垂直。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二攪拌勺組包括兩個沿轉軸對稱設置的金屬勺,兩個金屬勺的凹面朝向均沿逆時針布置并且兩個金屬勺的中心線與轉軸的下朝向端形成一個60°~85°的夾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第一攪拌勺組與第二攪拌勺組在工作時在筒身的中部和底部分別形成兩個方向相反的湍流,在兩個湍流的共同作用下筒身內的液體形成混流,避免沉積現象的發生,第二攪拌勺組的工作部分向下傾斜設置對于沉降在筒身底部的顆粒物具有更好的抬升和分散效果,提高混合的質量,位于筒身底部側壁的曝氣支管配合出氣管亦可以在必要時配合惰性氣體進行氣流式混合處理,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工業分析實驗進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一種工業分析實驗進樣裝置,包括攪拌筒體4,攪拌筒體4包括活動安裝的筒身和筒蓋,在筒蓋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出氣管1和進液管3,在出氣管1的管路上安裝有第一單向閥,進液管3上安裝有第二單向閥,第一單向閥與第二單向閥的導通方向相反;筒蓋的中部安裝有微型馬達2,微型馬達2的輸出端連接一轉軸10,轉軸10的下端豎直延伸到筒身的底端;在轉軸10的中部設置有第一攪拌勺組11,在轉軸10的底部設有第二攪拌勺組9;筒身的下底中部連通一出液管7,出液管7上設有流量控制閥;在筒身的底端一側連通一曝氣支管6,曝氣支管6位于筒身內的一端設有曝氣頭5。
本實用新型所述中所述的第一攪拌勺組11包括兩個沿轉軸10對稱設置的金屬勺,兩個金屬勺的凹面朝向均沿順時針布置并且兩個金屬勺的中心線重合且與轉軸10相垂直。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二攪拌勺組9包括兩個沿轉軸10對稱設置的金屬勺,兩個金屬勺的凹面朝向均沿逆時針布置并且兩個金屬勺的中心線與轉軸10的下朝向端形成一個60°~85°的夾角。
在使用過程中,第一攪拌勺組11與第二攪拌勺組9在工作時在筒身的中部和底部分別形成兩個方向相反的湍流,在兩個湍流的共同作用下筒身內的液體形成混流,避免沉積現象的發生,第二攪拌勺組9的工作部分向下傾斜設置對于沉降在筒身底部的顆粒物具有更好的抬升和分散效果,提高混合的質量,位于筒身底部側壁的曝氣支管配合出氣管亦可以在必要時配合惰性氣體進行氣流式混合處理,非常方便。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胡素萍,未經胡素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932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從枸杞中提取分離枸杞總生物堿的方法
- 下一篇:制造半導體襯底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