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二氧化鈦懸浮氣流冷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91973.6 | 申請日: | 2015-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048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亞鋒;李俊峰;張兵兵;柳少軍;陳煥芝;李茂恩 | 申請(專利權)人: | 漯河興茂鈦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G23/047 | 分類號: | C01G23/047 |
| 代理公司: | 鄭州科維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張欣棠 |
| 地址: | 462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氧化 懸浮 氣流 冷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氯化法生產二氧化鈦的配套裝置,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高溫二氧化鈦懸浮氣流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氯化法是制備高檔金紅石鈦白粉的主要方法,四氯化鈦在氧化反應器中經氣相氧化生成二氧化鈦和氯氣,得到二氧化鈦含量約為30%(質量分數)的懸浮氣流。從氧化反應器中移出的懸浮氣流溫度高達1000℃以上,為了保證二氧化鈦晶粒不會繼續長大,并將懸浮氣流中的二氧化鈦分離出來,工藝需要將懸浮氣流急劇降溫到200℃以下。
傳統上二氧化鈦懸浮氣流的冷卻方法是將二氧化鈦懸浮氣體管道浸沒在冷卻水槽中,依靠水槽內水的流動將熱量帶走。由于換熱效率較低,因此換熱面積較大,需要很長的冷卻導管才能滿足工藝需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效的氯化法生產二氧化鈦懸浮氣流冷卻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二氧化鈦懸浮氣流冷卻裝置,包括多節依次連接的冷卻導管和管箱,高溫二氧化鈦懸浮氣流依次進入冷卻導管及管箱,依靠冷卻導管中的冷卻水將熱量帶走,二氧化鈦懸浮氣流溫度得到降低。
進一步,所述冷卻導管之間依靠管箱連接。
優選的,所述冷卻導管均由中心管及其外部套管組成。
進一步,所述高溫二氧化鈦懸浮氣流進入所述冷卻導管的中心管及管箱。
進一步,所述冷卻導管中的冷卻水進入冷卻導管的套管。
進一步,所述冷卻導管中的冷卻水流經依次串聯的所述套管排出。
優選的,所述冷卻導管節數為2-7節。
優選的,所述管箱個數為1-6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可實現高溫二氧化鈦懸浮氣流的急冷降溫,使高溫二氧化鈦懸浮氣流通過熱交換變成低溫氣流,滿足了工藝需求。并且本裝置熱交換效率高,利用較短的冷卻導管即可使高溫二氧化鈦懸浮氣流的急速降溫。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冷卻導管,2.冷卻導管,3.冷卻導管,4.冷卻導管1與冷卻導管2的連接管,5.冷卻導管2與冷卻導管3的連接管;A.冷卻導管中心管,A1.中心管進口,A2.中心管出口,B.冷卻導管套管,B1.套管進口,B2.套管出口;Ⅰ.管箱,Ⅱ.管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介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如圖1所示,該二氧化鈦懸浮氣流冷卻裝置,包括三節冷卻導管1、2、3和兩個管箱Ⅰ、Ⅱ,冷卻導管之間依靠管箱依次連接。
冷卻導管1、2、3均由中心管A及其外部套管B組成。冷卻導管中心管A設有氣流進口A1和出口A2,冷卻導管的套管B設有冷卻水進口B1和出口B2,套管B之間由上一個套管的出口與下一個套管的進口依次由連接管4、5串聯連接。
高溫二氧化鈦懸浮氣流進入冷卻導管的中心管A及其連通的管箱Ⅰ,用于降溫的冷卻水進入冷卻導管的套管B。依靠冷卻導管套管B中的冷卻水可將高溫二氧化鈦懸浮氣流的熱量帶走,二氧化鈦懸浮氣流溫度即可急速降溫。
急速降溫的高溫二氧化鈦懸浮氣流經最后一節冷卻導管3的中心管出口排出;冷卻導管中的冷卻水流經相互串聯套管最后一節套管出口排出。
具體工藝過程:1050℃的高溫二氧化鈦懸浮氣流進入冷卻導管1的中心管A,流速為3m/s的冷卻水從高溫側進入冷卻導管1的套管B,由于冷卻導管1與冷卻導管2之間,冷卻導管2與冷卻導管3之間,分別通過管箱Ⅰ和管箱Ⅱ連接,相鄰的冷卻導管1、冷卻導管2、冷卻導管3的套管B之間串聯連接,冷卻水從低溫側冷卻導管3的套管出口處引出,攜帶走熱量,二氧化鈦懸浮氣流溫度在冷卻裝置出口處溫度降到19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漯河興茂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漯河興茂鈦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9197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機外輔助線安裝方法
- 下一篇:一種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