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3D模塊化建房用內隔墻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90532.4 | 申請日: | 2015-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427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進武;向元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文登藍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74 | 分類號: | E04B2/74;E04B1/88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新世紀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徐瑞豐;齊蘭君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塊化 建房 隔墻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建材領域,具體設置一種3D模塊化建房用內隔墻。
背景技術
目前,中國經濟社會面臨著深化改革、積極創新、轉型發展的新格局。在建設建筑領域,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發展綠色建筑是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針政策。發展綠色建筑主要的一個方式是推行3D模塊化建房,所謂3D模塊化建房,即是房屋結構模塊的拼接過程,其操作流程就像搭積木一樣,而且是無濕化作業。它將房屋分解成若干個模塊,從承重結構、門窗墻體到室內裝修等,統一設計并在工廠里制造、在現場按圖組裝,施工現場看不到任何傳統建筑工地建筑垃圾成堆、泥水橫流的景象。如何加快墻體的建設和順應墻體的多邊性,有必要發明一種新型的不局限于加工場地的組合墻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施工方便的3D模塊化建房用內隔墻。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3D模塊化建房用內隔墻,其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個擋板,兩個所述擋板之間設置有支撐骨架;
所述支撐骨架包括籠架體和穿過所述籠架體的鋼筋,所述籠架體由多個籠體沿三維方向堆砌形成,所述籠架體的左右向為兩個籠體,前后向為m個籠體,上下向為x個籠體,所述m和x均大于等于;
所述籠體1為由十二根柱構成的立體方形籠,所述十二根柱包括前左柱、前右柱、后左柱、后右柱、上左柱、上前柱、上右柱、上后柱、下左柱、下前柱、下右柱和下左柱,所述前左柱和所述下前柱形成的角部設置有前限位塊,所述前限位塊上設置有前限位孔,所述上右柱和所述上后柱形成的角部設置有上限位塊,所述上限位塊上開設有上限位孔,所述前右柱和所述上右柱形成的角部設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卡突,所述上后柱和所述后右柱形成的角部設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卡突,所述前右柱和所述下右柱形成的角部設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三卡突,所述后右柱和所述下右柱形成的角部設置有向外延伸的第四卡突,所述第一卡突、第二卡突、第三卡突和第四卡突垂直所述前右柱、后右柱、上右柱和下右柱所在的平面;
所述鋼筋包括上下向鋼筋和前后向鋼筋,上下向x個所述籠體通過依次穿過各籠體上限位孔的上下向鋼筋貫穿固定,前后向m個所述籠體通過依次穿過各籠體前限位孔的前后向鋼筋貫穿固定;
所述擋板內側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卡突、第二卡突、第三卡突1和第四卡突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籠體設置有所述第一卡突、第二卡突1-、第三卡突和第四卡突的一面朝向所述擋板,并與所述擋板卡接固定。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兩個所述擋板上固定設置有上蓋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多根所述上下向鋼筋末端綁扎,多根所述前后向鋼筋末端綁扎。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十二根柱均為方形柱。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十二根柱長短粗細均相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3D模塊化建房用內隔墻,通過使用籠體和鋼筋替代傳統籠骨,簡化了鋼筋架設的步驟,降低了鋼筋架設的難度。僅僅需要將鋼筋穿過籠體,將籠體貫穿形成與墻體匹配的籠架體,然后籠架體的兩側面設置有第一卡突、第二卡突、第三卡突和第四卡突,兩側擋板上設置有與第一卡突、第二卡突、第三卡突和第四卡突相匹配的卡槽,卡突上設置倒鉤,可以卡入卡槽內,使擋板和支撐骨架結合成為一體,避免了對拉螺桿的使用,現場直接插裝成型,降低了施工的難度,簡化了施工的步驟。在籠體上設置有前限位孔、右限位孔和上限位孔,對鋼筋的穿插起到限位作用,使各個籠體更加穩固,排列更加整齊均勻,提高了墻體的一致性。由于兩個擋板之間為空心結構,隔音保溫效果好。本實用新型具備結構簡單、施工簡便,適用范圍廣的特點。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支撐骨架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籠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籠體組裝示意圖;
在附圖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文登藍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文登藍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9053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