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物聯網防火監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71204.X | 申請日: | 2015-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757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李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安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17/00 | 分類號: | G08B17/00;G08B25/10;A62C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31219 | 代理人: | 趙絲絲 |
| 地址: | 400039 重慶市九***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聯網 防火 監控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森林防火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防火監控系統。
背景技術
森林火災是森林最危險的敵人,同時,也是林業最可怕的災害,它會給森林帶來最有害,最具有毀滅性的后果。森林火災不但燒毀成片的森林,傷害林內的動物,而且還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貧瘠和破壞森林涵養水源的作用,甚至導致生態環境失去平衡。在往年山中的雜草、枯枝等被人民群眾大量用于做飯、燒水等,由于近十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山中的雜草、枯枝、堆積灌木年復一年,在某些低洼區域,地面可燃物厚度已經臨近或達到10公分,地面可燃物的載量已經接近或超過每公頃9噸,部分重點區域的表面可燃物厚度已經超過30公分,可燃物載量已經超過20噸,隨著干旱少雨的季節到來,地面可燃物一旦起火燃燒,地面可燃物將迅速擴張蔓延,并且由于沉積的地面可燃物太厚,往往死火復燃,給滅火工作帶來眼中的困難。
由于森林范圍廣泛、覆蓋面積大,現在森林防火主要靠護林員在林場和山區巡更來實現,但存在著如下一些問題:不能實時檢測并發現存在的火災隱患;巡更的頻率受限于巡視人員的數量,若提高巡更頻率必將帶來人工成本的上升,而且無法確認護林員的巡視工作是否到位;由于不能實時的監控并發現問題,容易發生森林和山區火災事件;當巡視人員發現火災時,致使森林火災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防火監控系統,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人工巡視森林火災,無法精確監控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防火監控系統,包括:
具有太陽能電池板的電源,以及控制器;
所述電源與所述控制器相連為其供電,連接于所述控制器輸入端采集紅外參數的紅外傳感器,連接于所述控制器輸入端采集溫度參數的溫度傳感器,連接于所述控制器輸入端采集煙霧參數的煙霧傳感器;連接于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以發出報警聲的報警模塊;所述控制器通過通信模塊將報警信號與對應采集參數發送至上位機。
優選地,所述電源包括太陽能電池板與蓄電池,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蓄電池的輸入端,為其充電;所述蓄電池的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相連的各電子器件供電。
優選地,所述控制器為單片機、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數字信號處理器與ARM處理器中任意一種。
優選地,所述通信模塊為GPS模塊、GPRS模塊、GSM模塊和WIFI模塊的中任意一種。
優選地,所述上位機還連接城市控制中心,實現上位機與消防之間的連接。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基于物聯網防火監控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采集森林不同監控點參數狀態,其中,包括采集控制器監控的溫度參數、紅外線參數和煙霧參數,監控是否超出預設參數,防止發生重大火災,大大提高了森林及山地火災的精準度,當發生火災實,發出報警聲通知附近工作人員,同時,將報警信號與采集的對應參數發送至上位機,通過上位機連接消防與監控人員。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基于物聯網防火監控系統結構框圖。
元件標號說明
1控制器
2上位機
3通信模塊
4電源
5紅外線傳感器
6溫度傳感器
7煙霧傳感器
8報警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需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構想,遂圖式中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目、形狀及尺寸繪制,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數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也可能更為復雜。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防火監控系統結構框圖,包括:
具有太陽能電池板的電源4,以及控制器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安邁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安邁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7120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功能交通智能安全警戒墩
- 下一篇:智能安防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