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層建筑垃圾及污水排放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59424.0 | 申請日: | 2015-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132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俊;李斌;李帥;汪永志;謝榮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2 | 分類號: | C02F9/02;B09B5/00;B01D47/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劉焓;唐萬榮 |
| 地址: | 430081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層建筑 垃圾 污水 排放 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用于高層建筑的垃圾及污水排放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施工現場的綠色文明施工受到社會高度重視的問題,建筑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對于高層建筑一般都是由人工清掃后中轉至施工電梯,通過施工電梯運輸至地面再運輸至指定堆放地點,運輸效率低下,費工費時,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清洗泵管,養護混凝土、砌體澆筑前濕潤等諸多廢水污水,無組織排放不僅會污染環境且浪費水資源。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便捷,避免揚塵,并且能將固體垃圾及污水自動分類集中排放,并將污水進行沉淀回收循環利用的高層建筑垃圾及污水排放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實現由以下方面構成:
高層建筑垃圾及污水排放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輸送管道及固定件、垃圾出料口、過濾篩網、垃圾收集池、污水沉淀池;所述輸送管道豎直安裝在高層建筑內,對應每層樓層的輸送管道側壁設置垃圾出料口,每層輸送管道內設置有緩沖板,該輸送管道底部設置過濾篩網,過濾篩網兩側分別設置垃圾收集池和污水沉淀池。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輸送管道直徑大于300mm,采用固定件固定在高層建筑內部豎向構件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輸送管道的安裝位置,位于高層建筑內部的電梯井處。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垃圾出料口均安裝鉸裝活動蓋門,距離每層地面高度大于0.2m,垃圾出料口尺寸大于300×300mm,并設置活動翻板。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過濾篩網采用支架固定,與水平面夾角控制在45°~60°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創新點在于:可以很好地將樓層中產生的建筑垃圾、施工廢水快速、便捷的運輸,并避免產生揚塵,省時省工;
建筑垃圾和施工廢水通過底部設置的過濾篩網合理有效的自動進行篩分;
施工廢水有組織進行排放,并在沉淀池中沉淀過濾,通過閥門取水再利用于綠化灌溉或地面降塵,有效節約水資源,真正做到了清潔、環保。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結構簡單,安裝便捷,避免揚塵,并且能將固體垃圾及污水自動分類集中排放,并將污水進行沉淀回收循環利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整體結構圖
圖中:1輸送管道、2垃圾出料口、3過濾篩網、4垃圾收集池、5污水沉淀池、6緩沖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好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下實施例描述僅為示范性和解釋性,不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有任何限制作用。
如圖1所示的高層建筑垃圾及污水排放處理裝置,包括輸送管道1及固定件、垃圾出料口2、過濾篩網3、垃圾收集池4、污水沉淀池5;所述輸送管道1豎直安裝在高層建筑內,對應每層樓層的輸送管道側壁設置垃圾出料口2,每層輸送管道內設置有緩沖板6,該輸送管道1底部設置過濾篩網3,過濾篩網3兩側分別設置垃圾收集池4和污水沉淀池5。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輸送管道1直徑為400mm,采用固定件固定在高層建筑內部豎向構件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輸送管道1的安裝位置,位于高層建筑內部的電梯井處。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垃圾出料口2均安裝鉸裝活動蓋門,距離每層地面高度大于0.2m,垃圾出料口尺寸大于300×300mm,并設置活動翻板。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過濾篩網3采用支架固定,與水平面夾角為50°。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形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和精神。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內,則本實用新型的意圖也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在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594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