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腫瘤放射治療用的真空塑形墊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53456.X | 申請日: | 2015-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639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0 |
| 發明(設計)人: | 邱健健;鄭向鵬;任艷萍;戈偉強;徐志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邱健健;鄭向鵬 |
| 主分類號: | A61N5/10 | 分類號: | A61N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鄧琪;余永莉 |
| 地址: | 2000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腫瘤 放射 治療 真空 塑形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形墊,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腫瘤放射治療用的真空 塑形墊。
背景技術
放射治療是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著 放射治療技術的更新換代,由早期的二維治療技術發展到三維適形技術和調 強放射治療技術,乃至更為先進的容積弧形放療技術。放療技術越來越精準、 高效,這就要求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必需足夠固定,以保持治療部位(靶區) 的穩定,因此治療前患者體位固定的精度和治療過程中體位的穩定性非常重 要。
傳統上對于體部(胸腹部)腫瘤和四肢腫瘤采用真空塑形墊來固定患者 需要治療的區域。所謂真空塑形墊,為內部充填高聚合物顆粒、外層為PVC 材質的軟性墊;正常狀態下塑形墊很柔軟,可墊或包裹患者的身體或特定治 療部位;當塑形墊與身體完全匹配后,通過真空泵將塑形墊內的空氣抽去, 形成真空,此時墊變得堅實,形成與身體部位相一致的塑形,尤如骨科石膏, 患者每次治療過程中都佩戴此真空塑形墊,以此來限制局部身體組織的移動, 提高位置的準確性。多年來的臨床實踐顯示,真空塑形墊固定擺位技術在體 部放射治療中能夠很好地保證擺位精度和重復性,從而減少治療誤差。尤其 對于年老、體弱的患者,真空塑形墊固定擺位技術更具優勢,可以有效地降 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不自主身體移動,在治療全程維持恒定且相對舒適的 治療體位。
現行的真空塑形墊固定技術操作簡單易行,定位效果相對較好,一定程 度上可以滿足臨床的要求。但也存在諸多方面的設計缺陷:
(1)現行的真空塑形墊均為一體化整塊設計,真空密封的可靠性較差, 經常出現漏氣,失真空,進而失去塑形功能,需要重新進行真空塑形墊定位 和治療計劃調整,影響治療的效率和安全性。
(2)按照醫療要求,真空塑形墊屬于一次性醫用耗材,價格較為昂貴; 而且目前尚無回收利用機制,一次性使用不可避免造成資源浪費。
(3)根據現行的醫保制度的要求,患者的耗材支出應盡可能的降低,因 此在有些單位,為了降低患者的耗材支付成本,會多次反復使用真空塑形墊, 因此不可避免衍生出第二個問題,即衛生消毒問題。目前的設計顯然沒有考 慮到衛生消毒的要求。臨床實際工作中,如果需要再次使用,通常由保潔員 使用酒精或高溫棉布擦拭,簡單地去除真空塑形墊上殘留的灰塵或污漬,顯 然遠遠達不到醫療衛生的要求。
(4)現有真空塑形墊的設計沒有考慮到現代精確放療的要求,設計簡陋, 缺乏有效的患者標示方法,容易造成患者間的混淆;此外,還缺乏定位參考 標尺、刻度或參考線,無定量化的坐標參考系統,影響定位的精確性。
基于上述原因,也是為了適應精確治療的趨勢,順應新形勢下醫保的要 求,以及保證治療質量和安全,有必要對現行的放療固定用真空塑形墊進行 重新設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腫瘤放射治療用的真空塑形墊,從而解決 現有技術中的真空塑形墊易漏氣失真空,患者體位固定不穩定導致治療誤差 的缺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腫瘤放射治療用的真空塑形墊, 包括:在其內部限定一密閉的空腔的外皮,以及設置在所述空腔內的多個獨 立的模塊,所述模塊內填充有高聚合物顆粒,每個所述模塊分別具有用于連 接真空泵抽真空的氣孔。
本實用新型創造性地采用模塊化設計替代現有的整體式設計,克服了現 有技術中真空密封的可靠性差,經常出現進氣失真空,進而失去塑形效能的 缺陷。具體地通過將一個真空塑形墊劃分為多個分別連接真空泵的模塊,使 單個模塊的抽真空效率提高,并且在部分模塊失真空而其他模塊正常工作的 情況下,保證放射治療的順利進行,既保證了放射治療的效率,又保證了放 射治療的安全性。
優選地,所述模塊分別通過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一、第二連接片間隔,所 述第一、第二連接片均分別與所述外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空腔內部密封連 接,所述第一、第二連接片之間無填充材料。
通過上述第一、第二連接片的設計既實現了各模塊之間的隔斷,又保證 了各模塊之間不移位,進一步保證該真空塑形墊的塑形效能。
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片和第二連接片之間保持1~3cm的間距。在該間 距下,在保證了有效隔斷各模塊的同時,又保證定位效果不受影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邱健健;鄭向鵬,未經邱健健;鄭向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5345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