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面研磨機壓力測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39194.1 | 申請日: | 2015-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100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馮博;賀賢漢;郡司拓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漢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37/005 | 分類號: | B24B37/005;B24B4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順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陳淑章 |
| 地址: | 200444 上海市寶***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面 研磨機 壓力 測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雙面研磨機壓力測量裝置,涉及雙面研磨機壓力的測量,屬于機械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雙面研磨機(double-lappingmachine)主要用于兩面平行的晶體或其它機械零件進行雙面研磨,特別是薄脆性材料的加工。適用于各種材質的機械密封環、陶瓷片、氣缸活塞環、油泵葉片軸承端面及硅、鍺、石英晶體、石墨、藍寶石、光學水晶、玻璃、鈮酸鋰、硬質合金、不銹鋼、粉灰冶金等金屬材料的平面研磨和拋光。
雙面研磨機的工作原理:上、下研磨盤作相反方向轉動,工件在載體內作既公轉又自轉的游星運動。磨削阻力小不損傷工件,而且兩面均勻磨削生產效率高。有光柵厚度控制系統,加工后的產品厚度公差可控制。雙面研磨機的裝置包括兩個研磨盤,游輪,四個電機,太陽輪,修面機等。兩者相比較,雙面研磨機的構造相對要復雜一些,但是如果需要雙面研磨的工件用雙面機進行研磨比單面機的效率無形中要快一倍。
雙面研磨機在研磨過程中,研磨盤會有磨損,使用一段時間后,磨損累積,如不調整氣缸的壓力,會使加工工件的夾緊力減小,影響研磨效果。在沒有壓力檢測裝置時,通過每次測量槽深的減少量,來計算上定盤重量的變化,調整壓力,手動測量誤差較大,且不能隨時根據重量的變化來調節壓力的大小。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手動測量并調整壓力誤差較大,調節不便,工序復雜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雙面研磨機壓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面研磨機壓力測量裝置包括壓力檢測裝置和顯示器,所述壓力檢測裝置包括力傳感器,支座和連接套,所述壓力檢測裝置固定于雙面研磨機上氣缸和上定盤整體機構的中間;
所述顯示器與力傳感器電連接;
所述力傳感器與上定盤整體機構螺紋連接,所述支座連接并固定力傳感器和連接套,所述連接套與雙面研磨機中氣缸的端頭固定連接。
所述力傳感器和上定盤整體機構連接處都為平面,所述上定盤整體機構的上表面和力傳感器的下表面相互平行。
所述力傳感器和上定盤整體機構連接處的兩平面之間留有間隙。
所述連接套與雙面研磨機中氣缸的端頭螺紋連接,并有螺紋螺母鎖緊。
所述支座與力傳感器和連接套通過螺紋螺母固定連接。
所述顯示器卡在電控箱的支座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上定盤整體結構的測量采用高精密力傳感器,分布在氣缸與上定盤整體結構之間,顯示器收集讀取數據。通過檢測氣缸拉力的變化,對加工工件上所受的壓力隨時進行監控,從而計算出上定盤整體結構的重量變化。具有測量精準,誤差小,方便調節,隨時進行壓力調整,穩定性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雙面研磨機壓力測量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雙面研磨機壓力測量裝置中顯示器的正視圖;
圖3為雙面研磨機壓力測量裝置在雙面研磨機中的示意圖;
圖中:1、壓力檢測裝置,2、顯示器,3、氣缸,4、上定盤整體結構,11、力傳感器,12、支座,13、連接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雙面研磨機壓力測量裝置,包括壓力檢測裝置1和顯示器2,壓力檢測裝置1包括力傳感器11,支座12和連接套13,壓力檢測裝置1固定于雙面研磨機上氣缸3和上定盤整體機構4的中間;顯示器2與力傳感器11電連接;力傳感器11與上定盤整體機構4螺紋連接,支座12連接并固定力傳感器11和連接套13,連接套13與雙面研磨機中氣缸3的端頭固定連接。
力傳感器11和上定盤整體機構4連接處都為平面,上定盤整體機構4的上表面和力傳感器11的下表面相互平行。力傳感器11和上定盤整體機構4連接處的兩平面之間留有間隙。連接套13與雙面研磨機中氣缸3的端頭螺紋連接,并有螺紋螺母鎖緊。支座12與力傳感器11和連接套13通過螺紋螺母固定連接。顯示器2卡在電控箱的支座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漢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漢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3919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