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道路熱源輔助地源熱泵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33719.0 | 申請日: | 2015-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195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30 |
| 發明(設計)人: | 徐衛東;顧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亞特爾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B30/06 | 分類號: | F25B30/06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林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道路 熱源 輔助 源熱泵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源熱泵系統,具體是一種道路熱源輔助地源熱泵系統。
背景技術
地源熱泵是目前一種較為成熟的技術,地源熱泵是利用水與地能進行冷熱交換來作為地源熱泵的冷熱源,冬季把地能中的熱量“取”出來對建筑物供熱,同時將建筑物內的冷量儲存在地下以備夏季使用;夏季通過熱泵將建筑物內的熱量轉移到地下,冷卻建筑物的同時儲存了熱量,以備冬季使用。
由于地源熱泵系統在我國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對于冬、夏季冷熱負荷不均造成的地下土壤熱失衡,從而影響地源熱泵系統制熱、制冷效率。特別是在北半球的廣大地區,建筑物全年的熱負荷遠遠大于夏季所需的冷負荷。單獨采用地源熱泵系統,冬季從地埋管換熱器中抽取的熱量遠大于夏季向地埋管換熱器輸入的熱量。這樣,較多的冷量就會在地埋管換熱器中積累,引起地下溫度的降低。這種換熱器周圍巖土年平均溫度的變化會影響地埋管換熱器長期的換熱性能。
我國的道路較多,而且道路及其周圍基本上均為敞開狀態,沒有遮攔。路面始終在吸收太陽輻射能,特別是在夏季,路面吸收的熱量白白散失在環境中,而且還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采用路面集熱在夏季為地源熱泵系統地下蓄能將是緩解地下冷熱不平衡現象的一個有效途徑。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緩解地下冷熱不平衡現象的道路熱源輔助地源熱泵系統。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道路熱源輔助地源熱泵系統,包括地下埋管、路面埋管、地源熱泵機組和水箱,所述地下埋管與水箱通過第一循環水泵連接,路面埋管與水箱通過第二循環水泵連接,地源熱泵機組與水箱通過第三循環水泵連接。
為了提高熱吸收效率,同時減少對道路結構的影響,相鄰路面埋管之間為上下交錯布置排列。
本實用新型系統充分利用太陽能與淺層地熱能有效緩解地下冷熱不平衡現象,提高地源熱泵系統的運行效率。通過道路路面收集的太陽能儲存于地下,也降低了道路的溫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路面埋管的布置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道路熱源輔助地源熱泵系統,包括地下埋管6、路面埋管1、地源熱泵機組4和水箱3。地下埋管6埋在地下,路面埋管1則水平鋪設在路面下,鋪設時,相鄰路面埋管1之間為上下交錯布置排列,如圖2所示,有利于提高熱吸收效率,同時減少對道路結構的影響。
所述地下埋管6與水箱3通過第一循環水泵7連接,地源熱泵機組4與水箱3通過第三循環水泵5連接,此為地源熱泵工作結構。同時,路面埋管1與水箱3通過第二循環水泵2連接,通過道路路面收集的太陽能儲存。
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亞特爾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亞特爾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3371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