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煎鍋內嵌式調溫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33652.0 | 申請日: | 2015-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074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30 |
| 發明(設計)人: | 郝海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應雨江 |
| 主分類號: | A47J37/10 | 分類號: | A47J37/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1200 浙江省武義縣桐***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煎鍋 內嵌式 調溫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日用品領域,尤其是用于電煎鍋的電煎鍋內嵌式調溫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煎鍋調溫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用以調溫的帶有溫控器的耦合器8、芯棒15、用以固定耦合器8的插口9、銅頭10、固定支架11、用以連接并定位芯棒15的感溫套12、連接地線的接地片13和發熱管14,電煎鍋通過感溫套12和芯棒15傳熱到溫控器,傳熱效率較差,溫差范圍較高;在實際工作中,溫差范圍為80~100℃。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電煎鍋調溫結構存在傳熱效率較低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傳熱效率較高的電煎鍋內嵌式調溫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煎鍋內嵌式調溫結構,所述內嵌式調溫結構包括安裝在電煎鍋鍋底底部的發熱管、用以控制發熱管溫度的溫控器和導熱支架,所述導熱支架位于電煎鍋鍋底底部并與所述電煎鍋鍋底底部貼合,所述導熱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溫控器的一端連接,所述導熱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發熱管連接,所述溫控器的另一端設有用以啟閉溫控器的旋鈕。
進一步,所述內嵌式調溫結構還包括前蓋和后蓋,所述后蓋套裝在所述溫控器上并固定在電煎鍋上,所述前蓋固定在所述后蓋上,所述旋鈕安裝在所述前蓋上,所述溫控器的另一端依次穿過后蓋、前蓋與所述旋鈕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溫控器與發熱管之間的傳熱距離較短、傳熱效率較高;美觀、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電煎鍋調溫結構的剖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和圖2,一種電煎鍋內嵌式調溫結構,所述內嵌式調溫結構包括安裝在電煎鍋鍋底底部的發熱管7、用以控制發熱管7溫度的溫控器4和導熱支架5,所述導熱支架5位于電煎鍋鍋底底部并與所述電煎鍋鍋底底部貼合,所述導熱支架5的一端與所述溫控器4的一端連接,所述導熱支架5的另一端與所述發熱管7連接,所述溫控器4的另一端設有用以啟閉溫控器4的旋鈕1。
進一步,所述內嵌式調溫結構還包括前蓋2和后蓋3,所述后蓋3套裝在所述溫控器4上并固定在電煎鍋20上,所述前蓋2固定在所述后蓋3上,所述旋鈕1安裝在所述前蓋2上,所述溫控器4的另一端依次穿過后蓋3、前蓋2與所述旋鈕1連接。
本實施例中,電煎鍋鍋底下還設有外托6,所述外托6與所述鍋底之間設有用以容納導熱支架5和發熱管7的容納空腔;前蓋2和后蓋3的作用是安裝旋鈕1和保護溫控器4,并用以隔熱(減少熱量傳遞到外面);導熱支架5的弧度根據不同型號的電煎鍋的鍋底弧度、發熱管7直徑,設計不同的弧度以便導熱支架5與鍋底、發熱管7配合緊密一些;溫控器4為金屬膨脹式溫控器,其工作原理是:根據物體熱漲冷縮原理,熱漲冷縮是物體的共性,但不同物體其熱漲冷縮的程度不一樣,雙金片的兩面是不同物質的導體,在變化的溫度下由于漲縮程度不一樣而使雙金片彎曲,碰到設定的觸點或開關,使設定的電路(保護)開始工作;前蓋2用螺釘鎖在后蓋3、溫控器4用螺釘鎖在導熱支架5上;發熱管7釬焊在鍋底底部;導熱支架5釬焊在鍋底與發熱管7上。
傳熱過程:發熱管7發熱將熱量傳遞給電煎鍋鍋底和導熱支架5,導熱支架5再將熱量傳遞給溫控器4,從而可以通過溫控器4控制電煎鍋20的溫度。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溫控器4、導熱支架5、發熱管7之間為直接接觸并且導熱支架5的形狀設計用來連接溫控器4與發熱管7,從而減少了溫控器4與發熱管7之間的傳熱距離,加快了發熱管7傳熱到溫控器4的速度,在電煎鍋20的實際工作中,本實用新型使電煎鍋20的溫差得到了大幅度改良,溫差范圍40~6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應雨江,未經應雨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336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手持式攪拌設備套件
- 下一篇:一種帶漏油清潔蓋的電熱烹調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