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GaN基LED外延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33121.1 | 申請日: | 2015-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922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恒山;劉慰華;馮猛;陳偉;陳立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聚燦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3/02 | 分類號: | H01L33/02;H01L33/14;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威世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楊林潔 |
| 地址: | 21512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gan led 外延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半導體發光器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GaN基LED外延結構。
背景技術
發光二極管(LED)作為一種高效、環保和綠色新型固態照明光源,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可靠性高及使用功耗低等優點,得以廣泛應用,特別是在照明領域的應用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在技術上對大功率LED芯片發光效率的要求與日俱增。
要提高大功率LED芯片發光效率,需要提高其光電轉換效率,主要通過提高內量子效率和外量子效率來實現。目前內量子效率的提高已經接近理論的極限狀態,而提升LED器件的光取出效率成為技術發展的熱點,通過設計新的芯片結構來改善出光效率,進而提升發光效率(或外量子效率)。n型區是制造GaN(氮化鎵)型LED器件必不可少的環節,N型GaN結構及其外延生長方法是提高GaN基LED光取出效率和降低串聯電阻的關鍵。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GaN基LED抗靜電性能的外延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GaN基LED外延結構,所述LED外延結構從下向上依次包括:
襯底,N型GaN層,MQW有源層,P型AlGaN層,P型GaN層;
所述N型GaN層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GaN層、高摻雜N型GaN層和第二GaN層;
所述第一GaN層和第二GaN層分別由若干非摻雜層和摻雜層交替排列組成,且所述高摻雜N型GaN層摻雜濃度不小于所述摻雜層。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一GaN層中,非摻雜層厚度逐漸遞增,摻雜層厚度逐漸遞減。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二GaN層中,非摻雜層厚度逐漸遞減,摻雜層厚度逐漸遞增。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一GaN層中,摻雜層摻雜濃度保持不變,且每一對上下相鄰的摻雜層與非摻雜層總厚度保持不變。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二GaN層中,摻雜層摻雜濃度保持不變,且每一對上下相鄰的摻雜層與非摻雜層總厚度保持不變。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一GaN層中,每一對上下相鄰的摻雜層與非摻雜層總厚度為10nm-50nm。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二GaN層中,每一對上下相鄰的摻雜層與非摻雜層總厚度為10nm-50nm。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高摻雜N型GaN層的摻雜濃度保持不變。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高摻雜N型GaN層的厚度為600nm-1200nm。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GaN基LED外延結構還包括位于襯底和N型GaN層之間的成核層和氮化物緩沖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漸變的N型GaN層結構,能減少位錯密度,有利電流擴展,提高材料的抗靜電能力,同時對低電流密度的LED芯片有利于提高亮度;另一方面,此結構可以提高電子濃度,從而提高電子遷移率,降低發光電壓,LED芯片電壓比正常電壓低3%-5%,提高了抗靜電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GaN基LED外延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GaN基LED外延結構的制備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GaN基LED外延結構,該LED外延結構從下向上依次包括:襯底10,N型GaN層20,超晶格MQW(多量子阱)有源層30,P型AlGaN層40和P型GaN層50。
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襯底10的材料為藍寶石襯底,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方式中,襯底10也可以為其他襯底材料,如Si、SiC等。
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N型GaN層20自下而上包括三部分:
a.第一GaN層201,其由若干非摻雜層(uGaN)2011和摻雜層(nGaN)2012交替排列組成。每一對上下相鄰的摻雜層2012與非摻雜層2011構成一組交替層2010。其中,非摻雜層2011厚度自下而上逐漸遞增,摻雜層2012厚度自下而上逐漸遞減。摻雜層2012的摻雜濃度保持不變,摻雜濃度范圍為5E18-1.5E19cm-3。每一組交替層2010的總厚度保持不變,厚度范圍為10nm-5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聚燦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聚燦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3312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大功率LED光源
- 下一篇:一種橫向高壓功率半導體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