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護壁跟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31711.0 | 申請日: | 2015-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492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樹波;徐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機意園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7/20 | 分類號: | E21B7/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護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鉆井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應用在空調地源熱泵系統鉆井過程中的護壁跟管。
背景技術
地源熱泵管井是熱泵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技術中地源熱泵管井的鉆井具體過程如下:圖紙交底→底井定位→設備就位→鉆頭及鉆桿下鉆→下放地埋水管→上提鉆桿→下鉆至規定深度→回灌泥漿護壁→其他工序。
根據地源熱泵系統的要求,地源熱泵管井通常具有以下特點:(1)、深度淺,一般100-120米左右;(2)、孔徑相對在150mm-200mm左右;(3)、地埋井需求數量較多,一般在500口以上;(4)、施工工期要求緊。
在鉆井時,一般會遇到以礫石層及粗顆粒沉積為主的地質,該地質特點是:(1)、堆積物粒度、厚度、甚至成分不一;(2)、結構松散、無膠結或膠結程度差、無充填;(3)、空隙比大,位于區域地下水位以下或有補給源時,往往為富水層。
在一些復雜的地質條件下,地質中含有碎石帶,上提鉆桿后會出現孔井被坍塌堵住,造成地埋水管無法下放至規定深度的現象,即使成孔,在裸孔情況下,孔壁仍不規則光滑,下管也困難(孔壁不穩定),且容易造成PE地埋管劃傷;目前在該類地層施工,傳統的鉆井施工方法存在難度大,成本高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下,能夠保證鉆孔可靠性及安全性的護壁跟管。
一種護壁跟管,包括管體,管體的端部設有用于與相鄰管體同軸相接的連接部,由管體組合構成的護壁跟管,口徑為183mm*12mm,長度為5500mm,穿過細砂墊層,位于碎石層及沙及礫石層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連接部為內螺紋,或與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管體為無縫鋼管。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下,在地源鉆井系統工序中可有效、快速的實現成孔與下管,并能夠保護地埋管,具有施工簡單、成本低、安全性高、適用范圍廣的優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護壁跟管,包括管體1,管體1的端部設有用于與相鄰管體同軸相接的連接部2。
使用時,根據使用需要選擇管體1的數量,將若干根管體1通過連接部2,依次同軸連接成護壁跟管,長度合適后(護壁跟管的長度根據施工現場地質坍塌的深度確定,一定要超過坍塌層),加裝在鉆頭及鉆桿的外圍,護壁跟管直徑略小于成孔直徑,隨鉆頭一起下鉆;護壁跟管的長度超過施工現場地質坍塌的深度500mm要求,以便跟管防止地質坍塌保護循環水管順利下管至規定深度,避免地埋管被硬物質劃傷,地埋管下管及回填完成后將護壁跟管拔出,循環使用。
本實施例中,連接部2為內螺紋,或與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目的在于,管體1之間采用螺紋連接方式,不僅連接方便,而且能確保連接的牢固度。當然,本行業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是,采用卡扣等連接件方式替代,也可實現管體1之間的連接。
本實施例中,管體1為無縫鋼管。目的在于,確保管體1在使用時的強度、硬度及防腐蝕性。
本實施例中,參見圖2,由管體1組合構成的護壁跟管,口徑為183mm*12mm,長度為5500mm,穿過細砂墊層3,位于碎石層4及沙及礫石層5處,打井直徑D為150mm,鉆桿6位于護壁跟管的中軸線處。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機意園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機意園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3171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