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連續開孔橫隔板的實腹式鋼管柱組合墻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24947.1 | 申請日: | 2015-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243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強;苗冬梅;馬榮全;梁建軍;董繼勇;馮國軍;孫學峰;王浩;葛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68 | 分類號: | E04B2/6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續 橫隔 實腹式 鋼管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實腹式鋼管柱組合墻,具體涉及一種連續開孔橫 隔板的實腹式鋼管柱組合墻。
背景技術
在我國傳統粗放型住宅建設模式下,住宅建設對人工依賴程度高,資 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并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住宅產業 化和綠色住宅建筑的倒逼機制。同時,我國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未來 很長時間內鋼材價格將在低位徘徊。因而,多高層鋼結構住宅應運而生。
目前,多高層鋼結構住宅建筑常采用鋼管混凝土柱,如圖1至圖3, 在鋼結構住宅的不同墻體的位置,由于其結構柱1'的橫截面尺寸較大,結 構梁或填充墻體4'的交接處會有一個柱體的角伸入房間內,從而破壞了室 內空間的整體性和適用性。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現提供一種連續開孔橫隔板的實腹式鋼 管柱組合墻,以解決現有住宅建筑內柱體破壞室內空間整體性和適用性的 問題,并進一步提高組合墻的內部結構強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一種連續開孔橫隔板的實腹式鋼管柱組合墻, 該實腹式鋼管柱組合墻包括相互連接的多個連接肢,多個連接肢分別自連接 點向不同方向的結構梁延伸,結構梁連接于連接肢的端部,每個連接肢包括:
節點柱,位于連接肢的端部;
至少兩塊肢板,分別沿節點柱的外表面焊接于相鄰兩個節點柱之間進而 形成待澆筑空間;
多塊隔板,分別間隔支設于每個連接肢內的相鄰兩塊肢板之間,每塊隔 板上開設有多個通孔,進而于待澆筑空間內形成相互導通的多個待澆筑室。
本實用新型實腹式鋼管柱組合墻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過將等寬的多個連接肢與節點柱相互連接進而形成實腹式組合墻, 所形成的組合墻結構將不會破壞室內空間;
2)通過于連接肢內設置開設有通孔的隔板,以將待澆筑空間內的多個 待澆筑室相互導通,使得澆筑于各個待澆筑室內的混凝土相互融通,進而進 一步提高連接肢內部的澆筑凝結強度。
優選地,結構梁與連接肢之間設有翼緣加強板。
優選地,結構梁焊接連接于節點柱,翼緣加強板呈梯形并包括相互垂直 的第一連接端以及第二連接端,第一連接端固接于結構梁的翼緣板上,第二 連接端與節點柱固接。
優選地,節點柱為方形鋼管柱。
優選地,肢板為薄鋼板且焊接于相鄰兩個節點柱之間。
優選地,連接肢具有兩個或者三個,進而分別連接形成L形、T形或Z 形的實腹式鋼管柱組合墻。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鋼結構建筑中轉角處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鋼結構建筑中邊墻處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現有鋼結構建筑其中間墻處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連續開孔橫隔板的實腹式鋼管柱組合墻中實施例一 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隔板的立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對應于圖4中A)A截面的立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對應于圖4中B)B截面的立面結構示意圖;
圖8為對應于圖4的實施例二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9為對應于圖4的實施例三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利于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的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一:
參照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先提供了一種連續開孔橫隔板的實腹式鋼管 柱組合墻,包括節點柱1以及連接于節點柱1的兩道連接肢10,兩道連接 肢10自節點柱1向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延伸,進而構成L形的實腹式鋼管 柱組合墻,連接肢10向外延伸的右端部以及下端部用于與結構梁2連接, 結構梁2與連接肢10之間設有翼緣加強板7,每個連接肢10包括:節點柱 3,位于連接肢10向外延伸的右端部以及下端部并且寬度等同于節點柱1; 至少兩塊肢板4,分別沿節點柱3的外表面焊接于節點柱1與節點柱3之間 進而形成待澆筑空間5。
其中,較為優選地,節點柱1以及節點柱3為方形鋼管柱,結構梁2為 H型鋼梁,肢板4為較薄鋼板。
參照圖5,為圖4中隔板的立面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249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