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移動支付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08940.0 | 申請日: | 2015-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938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7 |
| 發明(設計)人: | 賴韜;郭敏鴻;羅恕人;李丹;吳興威;杜亮;徐寧;徐策;羅翔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20/32 | 分類號: | G06Q20/32;G06Q20/3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溫旭;郝傳鑫 |
| 地址: | 100032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 支付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移動通信技術領域,更為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移動支付 系統。
背景技術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各類移動金融業務逐漸移動化,傳統的磁條卡逐漸 被現有的集成電路(IC)卡所替代。相較于以往功能單一的磁條卡,如今的IC 卡除了具備取款、轉賬等基本的金融功能外,還具備了添加行業應用的功能, 比如小區門禁、公交卡等卡片的功能就能燒錄到IC卡中進行使用。而這些具 備特定功能的卡片,在以往都是需要統一到指定的網點設備進行充值,效率 低下。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移動支付系 統,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對IC卡進行充值等支付交易。
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移動支付系統主要包括支付套件和通過藍牙與所述支付套件通信連接的智能終端。其中,支付套件用于與IC卡進行交互;智能終端用于通過藍牙與所述支付套件進行交互以及通過移動互聯網與所述后端服務器進行交互。
由上述可知,智能終端一方面通過支付套件與IC卡進行交互,另一方面 通過移動互聯網與后端服務器進行通信,從而完成移動支付的交易過程。
優選地,所述支付套件通過近場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 與所述IC卡通信連接。通過NFC通信使得移動支付系統更加便攜。
優選地,所述支付套件具有插卡模塊和NFC讀卡模塊。
優選地,所述支付套件位于所述智能終端的保護殼上。由此,支付套件 與智能終端結合成一整體,進一步提高移動支付系統的便攜性,提供用戶體 驗。
優選地,所述智能終端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計算設備。
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智能終端+支付套件”的組合具備了普通自動柜員機(ATM)的充值 功能,并且更加微型化和移動化,符合當前發展的潮流。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一種移動支付系統的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各個方面、特征以及優點,下面結 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應當理解,下述的各種實施方式只用于 舉例說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移動支付系統主要包括支付套件101和通過藍牙與所述支付套件101通信連接的智能終端102。其中,支付套件101用于與IC卡200進行交互;智能終端102用于通過藍牙與所述支付套件101進行交互以及通過移動互聯網與所述后端服務器300進行交互。其中,IC卡又稱集成電路卡,它是在大小和普通信用卡相同的塑料卡片上嵌置一個或多個集成電路構成的。可以存儲大量信息以及處理信息。藍牙是一種無線技術標準,可實現固定設備、移動設備和樓宇個人域網之間的短距離數據交換(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無線電波)。
由上述可知,智能終端一方面通過支付套件與IC卡進行交互,另一方面 通過移動互聯網與后端服務器進行通信,從而完成移動支付的交易過程。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支付套件101與所述IC卡200 通過NFC通信連接。通過NFC通信使得移動支付系統更加便攜。相應地,所述 支付套件可以具有插卡模塊和NFC讀卡模塊。其中,NFC又稱近距離無線通信, 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 數據傳輸。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支付套件101可以位于所述 智能終端102的保護殼上。由此,支付套件與智能終端結合成一整體,進一步 提高移動支付系統的便攜性,提供用戶體驗。
在本實用新型的各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終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機、平 板電腦等便攜式計算設備。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各種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通過藍牙連接智能終端和 微型支付套件來進行IC卡電子現金充值以及行業卡充值的自助式移動支付解 決方案。其解決了現有的基于卡片的金融業務充值需要到指定的充值設備中 進行,便捷性較差的問題,從而為用戶帶來更加便捷的移動化充值方案,提 升了用戶體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089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全自動醫院隨訪電話裝置
- 下一篇:點鈔機傳動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