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尾門鎖扣加強板、尾門鎖扣安裝結構和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908712.3 | 申請日: | 2015-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065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04 |
| 發明(設計)人: | 金宏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B79/02 | 分類號: | E05B79/02;B62D2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趙囡囡;吳貴明 |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鎮***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門鎖 加強 安裝 結構 車輛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尾門鎖扣安裝裝置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尾門鎖扣加強板、尾門鎖 扣安裝結構和車輛。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尾門鎖扣加強板主要用于尾門鎖扣的安裝以使車身尾門鎖處安裝點獲得足 夠的剛度,滿足車輛的結構耐久性要求。
如圖1至圖4所示,車身結構中所用到的尾門鎖扣加強板3’的形狀為板狀結構。板狀結 構的尾門鎖扣加強板3’為截面為L型的L型板。如圖2所示,尾門鎖扣加強板3’與后圍內板 2’先焊接在一起組成一個小總成;然后此小總成結構再與后圍外板1’通過點焊焊合而成組成后 圍內外板總成。
現有技術中,由于尾門鎖扣加強板3’為截面為L型的L型板,并且尾門鎖扣加強板3’只 與后圍內板2’進行連接,尾門鎖扣加強板3’與后圍外板1’之間是獨立的。經過CAE軟件進行 分析之后得出上述的尾門鎖扣加強板3’的尾門鎖安裝點剛度不足,僅為750N/mm左右,在外 力作用下容易變形,難以滿足設計要求(目標值大于1000N/mm)。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尾門鎖扣加強板、尾門鎖扣安裝結構和車輛,以解 決現有技術中的尾門鎖扣加強板的剛度較低易變形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尾門鎖扣加強板,尾門鎖 扣加強板包括:底壁;沿底壁的周向方向依次連接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第一側壁和第二 側壁均與底壁連接,第一側壁用于支撐鎖扣安裝板,第一側壁具有供鎖扣鎖緊件伸入的安裝 通孔;底壁、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圍成能夠容納鎖扣和鎖扣安裝板的容納區域。
進一步地,第二側壁的遠離底壁的一端具有第一連接翻邊。
進一步地,第一連接翻邊朝向遠離容納區域的一側彎折。
進一步地,尾門鎖扣加強板還包括與第二側壁相對設置的第三側壁,第三側壁分別與底 壁和第一側壁連接。
進一步地,第三側壁的遠離底壁的一端具有第二連接翻邊。
進一步地,第二連接翻邊朝向遠離容納區域的一側彎折。
進一步地,第一側壁具有第三連接翻邊,第三連接翻邊設置在第一側壁的遠離底壁的一 端。
進一步地,第三連接翻邊朝向遠離容納區域的一側彎折。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尾門鎖扣安裝結構,包括后圍外板、與后圍外 板連接的后圍內板以及與后圍內板連接的尾門鎖扣加強板,尾門鎖扣加強板為前述的尾門鎖 扣加強板。
進一步地,尾門鎖扣加強板分別與后圍外板和后圍內板連接,第一側壁的遠離底壁的一 端具有第三連接翻邊,第三連接翻邊分別與后圍外板和后圍內板焊接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車輛,包括尾門鎖扣安裝結構,尾門鎖扣安 裝結構為前述的尾門鎖扣安裝結構。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由于尾門鎖扣加強板包括底壁和沿底壁的周向方向依次連 接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當鎖扣通過鎖扣安裝板安裝于第一側壁上后,來自尾門的作用力 可分散至第二側壁或底壁,避免了應力集中,尾門鎖扣加強板不易變形。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 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的尾門鎖扣安裝結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圖1的尾門鎖扣安裝結構的A-A向剖視圖;
圖3示出了圖1的尾門鎖扣安裝結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后圍外板未示出);
圖4示出了圖1的尾門鎖扣加強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尾門鎖扣安裝結構的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
圖6示出了圖5的尾門鎖扣安裝結構的B-B向剖視圖;
圖7示出了圖5的尾門鎖扣安裝結構去掉后圍外板的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以及
圖8示出了圖5的尾門鎖扣加強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后圍外板;2、后圍內板;3、尾門鎖扣加強板;30、底壁;31、第一側壁;311、安裝 通孔;312、定位通孔;32、第二側壁;321、第一連接翻邊;33、第三側壁;331、第二連接 翻邊;313、第三連接翻邊;34、容納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90871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