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超高壓筒體連接的密封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893529.0 | 申請日: | 2015-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985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8 |
| 發明(設計)人: | 范志霞;艾俊林;宋小波;趙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原特鋼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J15/06 | 分類號: | F16J15/06;F16J15/08 |
| 代理公司: | 鄭州科維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亢志民 |
| 地址: | 459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超高壓 連接 密封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屬于超高壓容器設計、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超高壓筒體 連接的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當筒體的長度超過20米時,整體加工有以下幾個難點:一、孔加工過程中工件過長 容易鉆偏;二、內外圓的同軸度不易滿足;三、工件過重,以本次為例粗加重量約50噸,工件 在工序間的流轉、加工等對于一般的加工廠家都存在很大的困難,例如:車外圓或鉆內孔時 稍有找不正,工件就會產生劇烈的震動;四、運輸,工件長度超過20米時公路運輸也存在很 大的困難,運輸成本將大幅度提高。所以一般來說,當筒體的長度過長時一般都采取多節制 造加工。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提供一種保證筒體連接處密封可靠、 耐用的將原來為一支的筒體分為兩節或兩節以上來加工制造用于超高壓筒體連接的密封 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于超高壓筒體連接的密封結構,該 密封結構連接兩筒體,該密封結構包括雙向密封環、卡箍及雙頭螺柱,所述雙向密封環置于 兩節筒體之間,采用卡箍將兩節筒體拉緊并通過雙頭螺柱固定,所述兩節筒體端面的錐面 與雙向密封環的兩側錐面壓緊,以達到密封的作用。
所述筒體端部的內孔為9°的錐面,筒體內徑d3范圍在100mm-500mm之間。
所述雙向密封環的兩端外圓為8°錐面,其內徑d1范圍在100mm-480mm之間。
所述雙向密封環與筒體之間采用卡箍式結構連接。
所述雙向密封環采用42CrMo,所述筒體和卡箍采用PCrNi3MoVA材料制成。
所述雙向密封環的材料的硬度不大于所述筒體材料的硬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產生的積極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的密封結構將原來為一 支的筒體分為兩節或兩節以上來加工制造,本實用新型就是一種用來連接兩節筒體的密封 結構,具有兩個特征,一是保證筒體連接處密封可靠、耐用(一般密封后應保證一年內不再 因泄露問題而拆卸筒體);二是密封部位也必須承受高壓(≥100MPa)。
雙向密封環材料在調質處理后其硬度應小于筒體的硬度,這樣筒體在處于密封狀 態時,其發生塑性變形的僅是雙向密封環,而筒體在密封狀態時是不會發生塑性變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密封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筒體端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雙向密封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卡箍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A-A的剖視圖。
圖中標注為:1、筒體;2、雙頭螺柱;3、雙向密封環;4、卡箍;5、卡箍光孔;6、卡箍內 孔;N、大臺階。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用于超高壓筒體連接的密封結構,如圖1、2、3、4、5所示,該密封結構連接兩筒 體,該密封結構包括雙向密封環、卡箍及雙頭螺柱,所述雙向密封環置于兩節筒體之間,采 用卡箍將兩節筒體拉緊并通過雙頭螺柱固定,所述兩節筒體端面的錐面與雙向密封環的兩 側錐面壓緊,以達到密封的作用。
所述筒體端部的內孔為9°的錐面,筒體內徑d3范圍在100mm-500mm之間。所述雙向 密封環的兩端外圓為8°錐面,其內徑d1范圍在100mm-480mm之間。
所述雙向密封環的材料的硬度不大于所述筒體材料的硬度。
將雙向密封環置于兩節筒體之間,緩慢移動筒體,使筒體慢慢靠近雙向密封環,當 兩節筒體端部的內孔錐面與雙向密封環的兩端外圓錐面充分接觸后(注意:此時雙向密封 環尚未發生變形),再將兩瓣卡箍置于筒體端端的大臺階N處,在卡箍兩邊的光孔5處穿過雙 頭螺柱,旋擰螺母,使得兩瓣卡箍不斷縮緊,卡箍內孔6的斜面在筒體端部大臺階處的斜面 慢慢的滑動,從而將兩節筒體慢慢的拉緊。筒體端部的內孔錐面慢慢擠壓雙向密封環兩端 的外圓錐面,使得雙向密封環的錐面發生塑性變形,以達到密封的作用。雙向密封環采用 42CrMo或其它機械性能相同的合金調質料,筒體和卡箍采用PCrNi3MoVA或高溫合金材料, 螺栓采用低合金調質鋼。雙向密封環材料在調質處理后其硬度應小于筒體的硬度,這樣筒 體在處于密封狀態時,其發生塑性變形的僅是雙向密封環,而筒體在密封狀態時是不會發 生塑性變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原特鋼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原特鋼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8935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