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便攜式智能化電力調度模擬屏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887502.0 | 申請日: | 2015-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814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衛華;劉英杰;王軍蘭;張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山東冠縣供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3/00 | 分類號: | H02J3/00;H02B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談杰 |
| 地址: | 100032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便攜式 智能化 電力 調度 模擬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便攜式智能化電力調度模擬屏。
背景技術
電能是維持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是科技發展、國民經濟飛躍的主要動力,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化的電網也隨之不斷完善和壯大,電力部門對電力調度管理和安全更加的注重,電力的調度是指揮電網運行,電力調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和可靠運行,近年來,電力調度模擬屏在電力調度管理中得到廣泛的使用,電力部門利用電力調度模擬屏對電網的運行進行模擬實驗,有效的保證了電網安全穩定的運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電力調度模擬屏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逐漸無法適應發展的需要,傳統的電力調度模擬屏由于體積大和智能化程度較低,在使用時導致電力調度模擬實驗的不靈活,并且自動化程度低,降低了電力調度模擬實驗的效率和精確度。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便攜式智能化電力調度模擬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便攜式智能化電力調度模擬屏,包括裝置主體、手提把手、智能模擬顯示屏、指令輸入觸屏、啟動鍵、軟性保護蓋、內置智能板、投影系統裝置、控制主機和動態調度裝置;所述裝置主體上側固定有支撐桿,手提把手設置在支撐桿上側;所述智能模擬顯示屏設置在裝置主體前側,智能模擬顯示屏右側設有指令輸入觸屏;所述指令輸入觸屏右側設有啟動鍵;集成面板設置在指令輸入觸屏上側,且集成面板上側設有調節按鈕;進程提示燈設置在智能模擬顯示屏上側;所述裝置主體左側安裝有軟性保護蓋;所述裝置主體內部設有內置智能板,智能光纖設置在內置智能板右側;所述投影系統裝置通過智能光纖與內置智能板連接;控制傳導管設置在投影系統裝置右側,控制主機通過控制傳導管與投影系統裝置連接;所述控制主機下側設有數據分析盒,動態調度裝置設置在數據分析盒左側。
進一步,所述裝置主體下側設有半圓橡膠墊;
進一步,所述手提把手上側設有防滑紋;
進一步,所述智能光纖、數據分析盒與動態調度裝置通過記憶數據線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便攜式智能化電力調度模擬屏,改變了傳統的電力調度模擬屏體積大的缺點,使用者可以隨意更換智能化電力調度模擬屏的工作位置,提高了電力調度模擬實驗的靈活性,在智能化運用的基礎上,提高了自動化程度,有效的降低了模擬誤差,提高了電力調度模擬試驗的精準度;整體設計結構簡單新穎,實用性強,易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中:1-裝置主體;2-支撐桿;3-手提把手;4-智能模擬顯示屏;5-指令輸入觸屏;6-啟動鍵;7-集成面板;8-調節按鈕;9-進程提示燈;10-軟性保護蓋;11-內置智能板;12-智能光纖;13-投影系統裝置;14-控制傳導管;15-控制主機;16-數據分析盒;17-動態調度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見圖1和圖2所示。
一種新型便攜式智能化電力調度模擬屏,包括裝置主體1、手提把手3、智能模擬顯示屏4、指令輸入觸屏5、啟動鍵6、軟性保護蓋10、內置智能板11、投影系統裝置13、控制主機15和動態調度裝置17;所述裝置主體1上側固定有支撐桿2,手提把手3設置在支撐桿2上側;所述智能模擬顯示屏4設置在裝置主體1前側,智能模擬顯示屏4右側設有指令輸入觸屏5;所述指令輸入觸屏5右側設有啟動鍵6;集成面板7設置在指令輸入觸屏5上側,且集成面板7上側設有8;進程提示燈9設置在智能模擬顯示屏4上側;所述裝置主體1左側安裝有軟性保護蓋10;所述裝置主體1內部設有內置智能板11,智能光纖12設置在內置智能板11右側;所述投影系統裝置13通過智能光纖12與內置智能板11連接;控制傳導管14設置在投影系統裝置13右側,控制主機15通過控制傳導管14與投影系統裝置13連接;所述控制主機15下側設有數據分析盒16,動態調度裝置17設置在數據分析盒16左側。
進一步,所述裝置主體1下側設有半圓橡膠墊;進一步,所述手提把手3上側設有防滑紋;進一步,所述智能光纖12、數據分析盒16與動態調度裝置17通過記憶數據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山東冠縣供電公司,未經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山東冠縣供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8875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