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保溫型節能電磁爐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886711.3 | 申請日: | 2015-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375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寅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寅發 |
| 主分類號: | F24C7/00 | 分類號: | F24C7/00;F24C7/06;F24C1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擁軍 |
| 地址: | 515041 廣東省汕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保溫 節能 電磁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烹飪以及大量生產熱水、開水以及水蒸 氣用的保溫型節能電磁爐。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磁爐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 生活中。雖然電磁爐具有沒有明火,沒有煙污染等優點,但由于現有 的電磁爐在對鍋具的加熱過程中,熱量流失過多,造成熱量利用率較 低,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保溫 型節能電磁爐,其通過合理設置保溫爐體的結構,可利用保溫爐體的 保溫作用,以減少熱量的散發流失,從而可充分利用熱量,以達到節 能的目的。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保溫型節能電磁爐,包括由保溫材料制成的保溫爐體、設置 在保溫爐體外側上的第一電磁加熱裝置、設置在保溫爐體底部上的第 二電磁加熱裝置、用于給第一電磁加熱裝置和第二電磁加熱裝置供電 的供電裝置;所述保溫爐體上形成有開口朝上的容納保溫腔。
所述第一電磁加熱裝置包括繞設在保溫爐體側壁外的第一加熱 線圈、若干個間隔排列并覆蓋在第一加熱線圈上的第一導磁體,各第 一導磁體的兩端均連接在保溫爐體的側壁上。
所述第二電磁加熱裝置包括位于保溫爐體底壁下方的第二加熱 線圈、若干個間隔排列并覆蓋在第二加熱線圈上的第二導磁體,該第 二導磁體的兩端均連接在保溫爐體的底壁上。
所述第一加熱線圈與第二加熱線圈串聯連接,并形成一串聯支 路,該串聯支路的兩個輸入端分別與供電裝置的兩個輸出端一一對應 連接。
保溫型節能電磁爐所述保溫爐體由保溫棉制成。
該電磁爐還包括用于支撐保溫爐體的外支撐架,所述容納保溫腔 用于容納鍋具,所述鍋具的上端設置有朝外延伸的環形外凸部,所述 外支撐架的頂部設置有用于承托環形外凸部的承托部。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使用時,可將待加熱的鍋具放置于保溫爐體的容納保溫腔內, 而通過利用保溫爐體的保溫作用,可減少熱量的散發流失,從而可充 分利用熱量,以達到節能的目的;而且,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第一電 磁加熱裝置、第二電磁加熱裝置的結合設計,可提高加熱效率;此外, 本實用新型通過利用第一加熱線圈和第二加熱線圈串聯加熱,可提高 電能轉換為熱能的效率,以進一步達到節能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保溫爐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向示圖;
圖4為鍋具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保溫爐體;11、容納保溫腔;2、第一電磁加熱裝置; 21、第一加熱線圈;22、第一導磁體;3、第二電磁加熱裝置;31、 第二加熱線圈;32、第二導磁體;4、外支撐架;5、鍋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保溫型節能電磁爐,包括由 保溫材料制成的保溫爐體1、設置在保溫爐體1外側上的第一電磁加熱 裝置2、設置在保溫爐體1底部上的第二電磁加熱裝置3、用于給第一 電磁加熱裝置2和第二電磁加熱裝置3供電的供電裝置;所述保溫爐體 1上形成有開口朝上的容納保溫腔11。具體的,所述保溫爐體1可由保 溫棉等保溫材料制成。
在使用時,可將鍋具5等容器放置于保溫爐體1的容納保溫腔11 內進行加熱,而通過利用保溫爐體1的保溫作用,可減少熱量的散發 流失,從而可充分利用熱量,以達到節能的目的;而且,本實用新型 通過采用第一電磁加熱裝置2、第二電磁加熱裝置3的結合設計,還可 提高加熱效率。
優選的,所述第一電磁加熱裝置2包括繞設在保溫爐體1側壁外的 第一加熱線圈21、若干個間隔排列并覆蓋在第一加熱線圈21上的第一 導磁體22,各第一導磁體22的兩端均連接在保溫爐體1側壁上。而通 過采用上述結構,可方便于加工制作。
所述第二電磁加熱裝置3包括位于保溫爐體1底壁下方的第二加 熱線圈31、若干個間隔排列并覆蓋在第二加熱線圈31上的第二導磁體 32,該第二導磁體32的兩端均連接在保溫爐體1的底壁上。而通過采 用上述結構,可方便于加工制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寅發,未經李寅發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88671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