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螺釘輸送管道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886329.2 | 申請日: | 2015-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00977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04 |
| 發明(設計)人: | 劉東成;張晉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盛世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9/06 | 分類號: | B23P19/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悅;張鵬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巖街道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螺釘 輸送 管道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用零件輸送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螺釘輸送管道。
背景技術
現有的自動化裝配作業中往往需要為執行機構輸送待擰進目標設備的螺釘。目前,自動化裝配設備中有的設置了內部排列有多根螺釘的輸送管,螺釘橫置地充填于輸送管內,該輸送管一端為螺釘輸入端,另一端為螺釘輸出端,通過外部施加空氣壓力,如在輸入端處連通正壓或在輸出端處連接負壓,即可將螺釘從輸入端運送至輸出端。由于該螺釘是被橫置地輸送,因此一般的輸送管均做成圓形通道,具體結構參見圖1。然而,這種輸送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長度與直徑之比約為小于1.5的螺釘,即本領域技術人員認定的屬于小長徑比螺釘,此處,“小長徑比”中的“小”僅以長度與直徑之比的數值是否小于1.5作為命名上的區別,在使用前述現有技術的輸送管輸送該類小長徑比螺釘時往往會遇到問題和困難,例如在輸送長徑比為小于或等于1的小長徑比螺釘時,該小長徑比螺釘會在圓形通道中發生擺動,甚至發生翻轉,該小長徑比螺釘一旦發生翻轉,就會卡緊在輸送管的圓形通道內,造成堵塞。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螺釘輸送管道,用以為自動化裝配設備的執行機構中傳輸小長徑比螺釘,避免小長徑比螺釘在輸送管內擺動和翻轉而引起堵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新型螺釘輸送管道,包括:
軟管本體,所述軟管本體內具有一仿形通道,該仿形通道的一側為用于供小長徑比螺釘的頂帽部通行的第一通道,該第一通道在軟管本體橫截面上的投影與小長徑比螺釘的頂帽部中心剖面形狀相同,該仿形通道的另一側為用于供小長徑比螺釘的螺桿部通行的第二通道,該第二通道在軟管本體橫截面上的投影與小長徑比螺釘的螺桿部中心剖面的形狀相同,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沿軟管本體的長度方向上任一位置均連通,該仿形通道與被插入的螺釘之間間隙配合。
優選地,仿形通道內的邊棱均倒圓角。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普通螺釘輸送管道;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圖(螺釘未塞入);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圖(螺釘在館內排列);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
其中,1、現有技術的輸送管;10、軟管本體;2、圓形通道;20、仿形通道;3、普通螺釘;30、小長徑比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的輸送管1只能順利地輸送長度直徑比大于或等于1.5的普通螺釘3,該多個普通螺釘1在輸送管1內的圓形通道2排列。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2所示,新型螺釘輸送管道,包括:軟管本體10。
所述軟管本體10內具有一仿形通道20,該仿形通道20的一側為用于供小長徑比螺釘30的頂帽部通行的第一通道,該第一通道在軟管本體橫截面上的投影與小長徑比螺釘30的頂帽部中心剖面形狀相同,該仿形通道20的另一側為用于供小長徑比螺釘30的螺桿部通行的第二通道,該第二通道在軟管本體10橫截面上的投影與小長徑比螺釘30的螺桿部中心剖面的形狀相同,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沿軟管本體10的長度方向上任一位置均連通,該仿形通道20與被插入的小長徑比螺釘30之間間隙配合。如圖3所示,從該一端開口塞入小長徑比螺釘30,在另一端開口輸出小長徑比螺釘30。
如圖4所示,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仿形通道20內的邊棱均倒圓角,倒圓角的目的在于增加該小長徑比螺釘30在仿形通道20內輸送的平順性。避免小長徑比螺釘30對仿形通道20造成摩擦較大的拖刮。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盛世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盛世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88632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