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血液內科護理電凝咬骨鉗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885740.8 | 申請日: | 2015-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836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麗 |
| 主分類號: | A61B18/12 | 分類號: | A61B18/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20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血液 內科 護理 電凝咬骨鉗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血液內科護理,尤其是一種血液內科護理電凝咬骨鉗。
背景技術
目前在咬除椎板、組織、韌帶等結構時,容易出血,出血后即予雙極電凝止血,血管較小、出血較少、視野較清、部位無阻擋、角度可夠時,則止血較易,而在血管較大、出血較多、視野不清、部位有阻擋、角度夠不到時,則止血較難。甚至一些腔鏡、通道手術因無法止血,而中轉為開放,既往手術順序為先咬組織,如無出血則繼續,如出血則轉為雙極電凝止血,較為費事;且有些血管一旦出血,尋找較難,即使尋到止血位置也不容易。另有一些血管,位置較深、較偏、較隱秘,雙極電凝角度經常夠不著(尤其在腔鏡和通道中),此時唯有調整通道方向以適應雙極電凝的止血角度,但即使如此,有些血管骨性深面的仍無法止血,從而造成手術的失敗、中止。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止血效果顯著的血液內科護理電凝咬骨鉗。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血液內科護理電凝咬骨鉗,它包括相互配合且可作相對平移運動的上鉗片和下鉗片,下鉗片的后端以向側下方彎折的方式形成右鉗柄,左鉗柄以右鉗柄為支點通過鉸接件與上鉗片后端相結合,左鉗柄與右鉗柄之間設置有支撐板簧,上鉗片后端尾部設置有第一接線端,下鉗片后端尾部設置有第二接線端。
優選地,所述下鉗片上端面的前部、后部均設置有導向塊,所述上鉗片下端面的前部、后部均設置有與導向塊相對應連接的導向槽;所述上鉗片下端面以及導向槽均設置有絕緣保護層。
優選地,所述上鉗片前端部設置有上咬合唇,所述下鉗片前端部設置有與上咬合唇相對應的下咬合唇,所述上咬合唇左下端面設置有第一電極,所述下咬合唇右端面設置有第二電極。
優選地,所述上鉗片和下鉗片外表面均涂裝有絕緣層。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采用雙電極,解決了槍鉗咬椎板、組織、韌帶等結構同時亦并出血時能夠快速的將血止住,提高了手術效率,極大地控制出血量,提高手術安全性;另外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推廣,同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鉗柄收緊時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上鉗片與下鉗片分解圖及上鉗片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鉗片導向槽A部分局部放大圖;
圖5是圖4橫截面局部放大圖;
圖中附圖標記:1-上鉗片;101-第一接線端;102-上咬唇;103-絕緣保護層;104-導向槽;105-軸銷;112-第一電極;2-下鉗片;201-第二接線端;202-下咬唇;204-導向塊;205-鉸接件;212-第二電極;3-左鉗柄;4-右鉗柄;5-支撐板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圖1并結合圖2至圖3所示,一種血液內科護理電凝咬骨鉗,它包括相互配合且可作相對平移運動的上鉗片1和下鉗片2,下鉗片2的后端以向側下方彎折的方式形成右鉗柄4,左鉗柄3以右鉗柄4為支點通過鉸接件205與上鉗片1后端相結合,左鉗柄3與右鉗柄4之間設置有支撐板簧5,其中支撐板簧5起到彈力的作用,以及增強作用力的效果;上鉗片1后端尾部設置有第一接線端101,下鉗片2后端尾部設置有第二接線端201。使用時,將第一接線端101和第二接線端201分別與電凝器連接,其中第一接線端101與第二接線端201所接的電極相反。第一接線端101接正極時、第二接線端201接負極,第一接線端101接負極時,第二接線端201接正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麗,未經劉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88574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手術室內病人用手腳束縛裝置
- 下一篇:帶擦拭底座的電凝鑷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