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834009.2 | 申請日: | 2015-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355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06 |
| 發明(設計)人: | 邱林;許寧;徐萍;周萬山;徐明旺;陳東明;楊永亮;滿安靜;邢淑霞;任雪;王剛;冉雪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3/30 | 分類號: | E21B43/30;E21B4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藏 立體 氣井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藏注氣井網結構,特別涉及一種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 屬于油藏開采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對于雙重介質油藏,儲層基質滲透率太小,裂縫滲透率高,在天然能量開采的過 程中,油井投產初期,產量高,產量基本來自于裂縫;隨著生產的進行,裂縫的供給 能力降低,基質系統中的原油開始流入裂縫,由于基質的流動系數低,供油速度慢, 無法彌補裂縫系統的供油能力的遞減,因而油井產量遞減快;伴隨底水沿裂縫快速錐 進,油藏含水快速上升,裂縫發育區的油藏下部油井甚至出現暴性水淹,產量大幅度 遞減,導致一次采收率偏低。
對于雙重介質油藏,在注水開發過程中,注水見效有明顯的方向性,由于油藏的 非均質性,致使注入水沿高滲透裂縫帶或孔道竄流、突進,使沿裂縫方向上的采油井 暴性水淹,油藏含水上升快,甚至水淹關井,大大降低了注入水的波及體積和油田的 開發效果,而位于裂縫兩側的油井見效慢,壓力恢復緩慢,出現嚴重的平面矛盾。
對于雙重介質油藏,采用注氣開發,傳統觀念認為:由于氣體的粘度遠低于水的 粘度,它比水更容易在地層中形成流動。因此,在裂縫性油藏注氣比注水更容易發生 竄流,注氣開采裂縫性油藏是不可行的。通過文獻調研,國內外一些雙重介質油藏現 有的注氣技術僅局限于油藏頂部注氣,注氣井必須位于采油井的上部注氣,對于厚油 藏不能很好的補充油藏中下部的能量,也不能很好的抑制底水的錐進。
綜上所述,現有的注氣方法在注氣方式和開采效果上均存在不足,因此,提供一 種有效的油藏注氣井網結構成為了本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 構,該井網結構可以克服雙重介質油藏底水水竄嚴重,頂部注氣開發油藏下部能量補 充不足的缺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該油藏立體 注氣井網結構包括多口水平生產井和多口水平注氣井,其中,在橫向上所述水平生產 井和水平注氣井在同一平面的相鄰排中交錯分布,在縱向上所述水平生產井和水平注 氣井在相鄰層間交錯疊置,形成水平井平面平錯、縱向疊置交錯的立體注氣井網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中,優選地,所述水平注氣井位于油藏的頂 部和下部,下部注氣井為水淹的生產井。
本實用新型的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中,優選地,所述油藏下部的注氣井為注氣 開始時前1年-2年油藏下部的部分水淹井。
本實用新型的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中,優選地,所述水平生產井與水平生產井 之間的水平距離為200m-300m。
本實用新型的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中,優選地,所述水平生產井與水平生產井 的垂直距離為200m-300m。
本實用新型的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中,優選地,頂部水平注氣井與油藏頂部的 垂直距離為300m-900m。
本實用新型的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中,優選地,頂部水平注氣井與其下部相鄰 生產井的垂直距離為200m-300m。
本實用新型的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中,優選地,下部水平注氣井與其上部相鄰 生產井的垂直距離為200m-300m。
本實用新型中的部分水淹井是指部分注氣井覆蓋潛山整體,井數能夠滿足早期氣 驅要求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中,下部水平注氣井距離油藏底部的距離根 據底水錐進的高度而定,一般下部注氣井距離油藏底部的垂直距離為200m-300m, 如果從底部往上的第二排生產井已經水淹,則選擇第二排的水淹井注氣,這時下部水 平注氣井距離油藏底部的垂直距離為400m-600m。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中,采用的注氣井可以為水平井也 可以為直井,優選水平井。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油藏立體注氣井網結構具體用于注氣時,具體包括以下步 驟:
在油藏立體開發的過程中,當地層壓力下降時,在油藏下部利用水淹井進行注氣, 通過檢驗下部注氣能否有效抑制底水錐進,周圍井組是否能增油,來判斷注氣是否成 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83400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測溫取樣裝置
- 下一篇:一種井下柔性復合油管數字式分注管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