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油田采出液油氣水分離一體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821200.3 | 申請日: | 2015-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458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24 |
| 發明(設計)人: | 劉海燕;呂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海燕 |
| 主分類號: | C02F1/40 | 分類號: | C02F1/40;C02F1/20;B01D19/00;B01D17/025;B01D17/09;C02F103/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7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田 采出液 油氣 水分 一體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油氣分離裝置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油田采出液油氣水分離一體化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油田生產通常采用的常規采出液的原油處理流程為“自由水分離器+熱化學分離器+電脫水器”的工藝。在自由水分離器中,利用油氣水的密度差,進行自然重力沉降分離,分離后的原油乳化液,再進入熱化學分離器進行二級熱化學破乳和沉降,脫水30%以下,之后進入電脫水器中,利用高壓電場對原油進一步破乳,從而使得原油中的水分進一步分離出來。這種處理工藝存在破乳劑使用量大、處理效率低、設備級數多以及能耗高等問題,尤其對于空間要求較高的海上油田而言,其處理效率低、占地面積大的問題更為突出,勢必大大增加油田的開發成本。
針對上述問題,國外研究人員開展了采用靜電場作用,來促使水滴聚結后加速沉降的相關研究,并開發了一系列基于此原理的,如緊湊型靜電聚結器(CEC)、在線靜電聚結器(IEC)、容器內置式靜電聚結器(VIEC)、低含水聚結器(LOWACC)等。其中CEC和IEC僅為預聚結裝置,還需要與三相分離器等后續沉降分離設備配合使用,并且要求原油乳狀液進入后續沉降分離設備之前,要避免因剪切作用等導致的聚結水顆粒再次破裂,這無疑增加了設計成本和操作難度;VIEC和LOWACC安裝在常規三相分離器內部,但其電極模塊結構復雜,對制備工藝要求高,并且容易因固體懸浮物的附著而導致堵塞和電極短路,運行穩定性不足。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對油井采出液油氣水的分離,且具有分離效果好、分離效率高、結構緊湊,能夠有效減少占地面積和油田開發成本的油田采出液油氣水分離一體化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油田采出液油氣水分離一體化裝置,包括帶有支撐架的罐體,所述罐體內部設置有隔板,所述罐體內部通過隔板分隔成分離室和脫水室,所述隔板中部設置有溢油通道,所述脫水室內部設置有若干塊濾網,所述分離室頂部連通有第一排氣管,所述濾網上方的罐體側壁上連通有氣液旋流分離器,所述氣液旋流分離器連接有入口管,所述氣液旋流分離器通過第二排氣管與第一排氣管連通,所述分離室底部連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脫水室頂部連通有第三排氣管,所述脫水室底部連通有第二出水管,所述脫水室側壁連通有出油管,所述脫水室內部設置有加熱盤管。
本實用新型的油田采出液油氣水分離一體化裝置,其中,所述分離室側壁的罐體上設置有用于支撐濾網的支撐環。
本實用新型的油田采出液油氣水分離一體化裝置,其中,所述加熱盤管為蒸汽加熱式盤管或電加熱式盤管。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使用時,將油井采出液的管道與本實用新型中的入口管連通,本實用新型工作時,氣液旋流分離器對含有大量氣體的采出液進行氣液分離,分離出的氣體通過第二排氣管及第一排氣管排出,分離出的液體則進入到分離室中,分離室中的濾網對液體進行過濾,在液體過濾過程中,液體中含有的微量氣體被濾出,并通過第一排氣管排出,過濾后的液體下落至分離室的底部,由于液體中水的密度大于原油的密度,液體中的大部分水會通過第一出水管排出,液體中的含有微量水的原油側通過隔板中的溢油通道進入到脫水室中,加熱盤管實現對進入到脫水室中的含有微量水的原油進行加熱,加熱后,含有微量水的原油中的水分蒸發,并通過第三排氣管排出,沉淀在脫水室底部的微量水通過第二出水管排出;通過上述過程,本實用新型對油井采出液實現了兩次氣液分離和兩次油水分離,提高了油氣水分離效果,同時,本實用新型一次性完成了油氣水的分離,提高了分離效率,降低了油田開發成本,且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的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具體實施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海燕,未經劉海燕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8212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