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跟鞋中底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807956.2 | 申請日: | 2015-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721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09 |
| 發明(設計)人: | 曾繁標 | 申請(專利權)人: | 曾繁標 |
| 主分類號: | A43B13/14 | 分類號: | A43B1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細軟智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周宇 |
| 地址: | 510430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跟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跟鞋中底,主要應用于高跟鞋領域中。
背景技術
實際生活中,穿著高跟鞋在行走過程中,腳底前端容易頻繁向前滑動,使高跟鞋穿著不穩定,同時也增加了腳底摩擦量,使腳底易疲勞甚至受傷。
同時,高跟鞋在生產過程中,中底與鞋楦固定對齊過程中,以及鞋跟與中底固定組裝時需要對齊重心位置,現在生產中完全靠人工視覺判斷是否對齊,這種方法操作難度大效率低,工人需要長時間專業訓練學習,而且很容易出現偏差,會導致成品高跟鞋的中底和鞋跟都偏離重心,使高跟鞋的重心不穩,當人穿上重心不穩的高跟鞋時更難以站穩,使人很容易疲勞,而且會產生崴腳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跟鞋中底,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高跟鞋中底,包括中底本體,所述中底本體的上側面上連有上凸的曲面凸起,所述曲面凸起位于所述中底本體的前掌部分,以與腳趾關節連接處相適應;
所述曲面凸起的數量為5個,分別與5個腳趾關節連接處一一對應;
所述中底本體的上側面上還凹陷有5個趾窩并與使用者的5個腳趾一一對應。
優選的,5個所述曲面凸起之間連接構成一個整體,且該整體呈月牙形。
優選的,所述中底本體上還開設有用于與鞋楦定位用的中底定位孔,所述中底定位孔的數量至少為2個,所述中底定位孔位于所述中底本體的上側面上。
通常,所述中底定位孔可以為通孔或盲孔。
進一步的,這些所述中底定位孔左右橫向設置在所述中底本體上,且這些中底定位孔位于所述中底本體的后部。
優選的,所述中底定位孔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中底定位孔之間的距離為14-18mm,對稱設置于中底中心線的兩側,所述中底定位孔為圓形的中底定位孔。
優選的,所述中底本體上還開設有用于與鞋跟定位用的鞋跟定位孔,所述鞋跟定位孔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鞋跟定位孔位于所述中底本體的后部,且所述鞋跟定位孔位于所述中底本體的下側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鞋跟定位孔可以為通孔或盲孔,所述鞋跟定位孔為方形的鞋跟定位孔,兩個所述鞋跟定位孔之間的距離為14-18mm。
所述中底本體可以采用注塑成型制成。
所述中底本體的下側面上設有兩排錐形尖刺,每排錐形尖刺呈前后方向設置,兩排錐形尖刺分別設置在所述中底本體的左右兩側;每排錐形尖刺包括5-15個錐形尖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曲面凸起的設置,在實際穿戴的過程當中,腳趾關節連接處會與曲面凸起配合,曲面凸起與相應的腳趾關節連接處的形狀相適應,使得腳趾關節連接處感覺到支撐,提高舒適度,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而曲面凸起會為其提供一個額外支撐,此外,曲面凸起可卡主腳趾關節連接處,從而防止腳向前滑動。
5個趾窩的設計,可保證使用者在行走的過程中,增強腳趾的摩擦力,防止腳向前滑動,保證腳部的舒適度。
5個曲面凸起連成一體,降低實際制作的成本,更易實現。
中底定位孔的設置,相應的鞋楦上也設有與中底定位孔相配合的鞋楦定位銷,在鞋楦與中底配合時,只需將鞋楦定位銷插入中底定位孔內即可,而無需人工對齊,簡單方便。
鞋跟定位孔的設置,相應的鞋跟上也設有與鞋跟定位孔相配合的鞋跟定位銷,在鞋跟與中底配合時,只需將鞋跟定位銷插入鞋跟定位孔內即可,而無需人工對齊,簡單方便。
錐形尖刺的設置,當鞋子掤幫鞋面幫腳邊粘在中底下面的時候,尖刺能夠勾住鞋幫面,鞋幫面在成型生產時都是較高溫作業,高溫會讓鞋幫面產生收縮,還會讓粘住中底和幫面的膠水熔化而開膠,收縮和開膠的雙重作用下,鞋幫面往往會在生產過程中產生松脫現象影響產品質量,有了這些中底上的錐剌勾住鞋幫面,就可以避免松脫現象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中底本體的背面的示意圖。
其中:1、中底本體;2、曲面凸起;3、中底定位孔;4、鞋跟定位孔;5、錐形尖刺;6、趾窩。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跟鞋中底,包括中底本體1,所述中底本體1的上側面上連有上凸的曲面凸起2,所述曲面凸起2位于所述中底本體1的前掌部分,以與腳趾關節連接處相適應,所述曲面凸起2的數量為5個,分別與5個腳趾關節連接處一一對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曾繁標,未經曾繁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80795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