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實驗室用防堵萃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88928.0 | 申請日: | 2015-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274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0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封政;茍小軍;宋芹;何鋼;梁立;劉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11/00 | 分類號: | B01D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 地址: | 610106***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驗室 用防堵 萃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液體萃取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實驗室用防堵萃取裝置。
背景技術
萃取釜是化工機生物領域中極為普遍的一種裝置,在一些場合萃取釜中的 物料為帶有大量固體顆粒的漿料,釜體內的顆粒物發生沉積且極易堵塞放料管, 致使下次放料時,物料無法順利放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目前常用的做法是 從所述放料開關閥處將放料開關閥之后的管路卸下,將放料開關閥開啟少許, 然后用細鐵絲等條狀硬物來搗通堵塞部位,上述方法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設備的 效率,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另一方面在破堵的過程中也極易造成物料 的泄露,危害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在填加原料的過程中,上竄的氣體引起的 原料飛濺,容易對工作人員造成傷害。原料在萃取的過程中,由于攪拌不均勻 也會導致萃取不充分,嚴重影響萃取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的萃取釜的排料管的疏通效率低的問題而提供一種 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實驗室用防堵萃取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該實驗室用防堵萃取裝置包括:萃取釜、密封蓋、控制開關、進料漏斗、 驅動電機、排氣孔、攪拌葉片、觀察窗、變速器、排料管、進氣閥、放料閥、 破堵氣管;
萃取釜上端螺旋連接有密封蓋,進料漏斗貫穿安裝在密封蓋上,密封蓋的 上端安裝有控制開關,密封蓋內部安裝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與控制開關相連 接;驅動電機的輸出端安裝有變速器,變速器的輸出端安裝有攪拌葉片,攪拌 葉片設置在萃取釜內部,密封蓋上還安裝有排氣孔,排氣孔與萃取釜內部連通; 萃取釜的側壁上沿豎直方向安裝有觀察窗;排料管安裝有萃取釜的底部且與萃 取釜的內腔連通,排料管上串接有放料閥,萃取釜與放料閥之間設有破堵氣管, 破堵氣管的一端固定于排料管上且通過排料管與萃取釜的內腔連通,破堵氣管 的進氣端與氣源連接,破堵氣管上設有進氣閥。
本實用新型還采取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觀察窗的寬度為1厘米—6厘米,觀察窗為有機溶劑制成的透明觀察 窗。
所述的萃取釜采用不銹鋼,鋼化玻璃,耐有機溶劑的透明高分子材料中的 一種材料制成的萃取釜。
所述的萃取釜的容積為10L,20L和40L,滿足不同容量反應的需求。
所述的攪拌葉片采用螺旋攪拌葉片。
所述的進料漏斗的內壁上縱向設置有導氣管,導氣管的上端與進料漏斗的 上沿相連通,導氣管的下端與進料漏斗的下沿相連通。
所述的進氣閥采用單向閥,單向閥的入口與氣源的輸出端相連接,單向閥 的出口與排料管相連通。
經進料漏斗向萃取釜內添加萃取的原料,萃取釜為密封結構,添加原料的 過程中不會發生因上竄氣體引起的飛濺現象,加快了加注速度,添加完成后, 將進料漏斗密封。通過控制開關將驅動電機轉動,通過變速器帶動攪拌葉片轉 動,攪拌葉片采用螺旋攪拌葉片,攪拌葉片的安裝角度傾斜于攪拌葉片的旋轉 切向,從而擾動水體使其側向流動,提高萃取速度。在使用過程中,當萃取釜 內的固體顆粒沉積堵塞排料管時,只需在放料閥關閉的狀態下將進氣閥打開并 通入氮氣等惰性氣體,使通入的氣體將堵塞部位沖破,不需再通過人工拆除管 路,進入的氣體經密封蓋上的排氣孔排出。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該實驗室用防堵萃取裝置結構簡單, 通過進料漏斗上設置的導氣管,使添加原料的過程中不會發生因上竄氣體引起 的飛濺現象,加快了加注速度。通過進氣閥充入氣體,將堵塞部位沖破,大大 提高了對排料管的疏通效率,解決對現有的萃取釜的排料管的疏通效率低的問 題;通過螺旋攪拌葉片使萃取時攪拌更加均勻,提高萃取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實驗室用防堵萃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進料漏斗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萃取釜;2、密封蓋;3、控制開關;4、進料漏斗;4-1、導氣管; 5、驅動電機;6、排氣孔;7、攪拌葉片;8、觀察窗;9、變速器;10、排料管; 11、進氣閥;12、放料閥;13、破堵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 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大學,未經成都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8892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