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耳鼻喉科用噴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83044.6 | 申請日: | 2015-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195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10 |
| 發明(設計)人: | 邢金燕;朱燊;譚建成;趙慧賢;楊丹;王月田 | 申請(專利權)人: | 邢金燕 |
| 主分類號: | A61M31/00 | 分類號: | A61M31/00;A61M11/02;A61F11/00;A61B1/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華路***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耳鼻喉科 用噴藥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耳鼻喉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耳鼻喉科用噴藥器。
背景技術
噴藥器是耳鼻喉科常用的一種為患者上藥的用具,由于耳鼻喉處于人體的末端,口服用藥效果不明顯,所以進行外用藥。其主要是向耳道內、鼻腔內或者咽喉處這些較深的部位進行給藥。因為耳道、鼻腔或者咽喉等腔道不平滑,有的時候需要借助外光來確定病變組織部位,操作十分繁瑣,給醫務人員增加了工作量,而且病變組織部位有時會被遮擋,噴藥往往不能噴準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耳鼻喉科用噴藥器,通過本實用新型可以方便發現病變組織部位,從而能夠準確進行噴藥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途徑實現的:
一種耳鼻喉科用噴藥器,包括藥瓶,所述藥瓶內設置有一L型輸送管,所述L型輸送管一端設置在藥瓶底部,L型輸送管另一端和霧化器連接,所述霧化器設置在一支撐管前端,所述支撐管前端外壁上設置有微型氣袋,所述微型氣袋和第一氣管一端連接,第一氣管另一端和第二氣管一端連接,第二氣管另一端和沖氣囊連接;所述沖氣囊還和第三氣管一端連接,第三氣管另一端和藥瓶連接,所述藥瓶上設置有加藥口,所述加藥口上設置有密封蓋,所述藥瓶上還設置有刻度,所述第二氣管和第三氣管上分別設置有第二閥門和第三閥門,所述L型輸送管上設置有第一閥門;所述L型輸送管通過連接塊設置在支撐管內部;所述第一閥門包括閥板,所述L型輸送管內壁設置有至少兩個固定塊,所述閥板設置在固定塊之間,所述閥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通孔,所述閥板左端和彈簧一端連接,彈簧另一端和藥瓶內壁連接。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霧化器外側設置微型氣袋,當通過第二閥門和控制微型氣袋打氣時,微型氣袋可以將病變組織部位“撐起”,這樣醫生就可以準確發現病變組織部位,從而能夠進行準確的噴藥操作;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三閥門可以向藥瓶內進行充氣,從而增加藥瓶內的氣壓,通過第一閥門就可以將藥水霧化并噴在病變組織部位。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宜推廣。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閥門結構示意圖;
圖中,1、藥瓶,2、L型輸送管,3、霧化器,4、連接塊,5、微型氣袋,6、第一氣管,7、支撐管,8、第二氣管,9、第二閥門,10、第三氣管,11、沖氣囊,12、第三閥門,13、第一閥門,14、刻度,15、加藥口,16、密封蓋,17、閥板,18、通孔,19、彈簧,20、固定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耳鼻喉科用噴藥器,包括藥瓶1,所述藥瓶內設置有一L型輸送管2,所述L型輸送管一端設置在藥瓶底部,L型輸送管另一端和霧化器3連接,所述霧化器設置在一支撐管7前端,所述支撐管前端外壁上設置有微型氣袋5,所述微型氣袋和第一氣管6一端連接,第一氣管另一端和第二氣管8一端連接,第二氣管另一端和沖氣囊11連接;所述沖氣囊還和第三氣管10一端連接,第三氣管另一端和藥瓶連接,所述藥瓶上設置有加藥口15,所述加藥口上設置有密封蓋16,所述藥瓶上還設置有刻度14,所述第二氣管和第三氣管上分別設置有第二閥門9和第三閥門12,所述L型輸送管上設置有第一閥門13。
所述L型輸送管通過連接塊4設置在支撐管內部。所述第一閥門包括閥板17,所述L型輸送管內壁設置有至少兩個固定塊20,所述閥板設置在固定塊之間,所述閥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通孔18,所述閥板左端和彈簧19一端連接,彈簧另一端和藥瓶內壁連接。
具體使用方法: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當第一閥門和第三閥門關閉,開啟第二閥門,然后通過沖氣囊給微型氣袋進行充氣,通過微型氣袋將病變組織部位附近的部位撐起,這樣醫生就可以看到病變的具體組織部位,然后關閉第二閥門,開啟第三閥門,通過沖氣囊給藥瓶進行“充氣”,增加藥瓶內的氣壓,當氣壓達到要求是關閉第三閥門,開啟第一閥門,具體是將閥板向左端推,這樣藥物通過通孔輸送到霧化器內,實現霧化,從而噴在病變組織部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邢金燕,未經邢金燕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8304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便攜式神經內科治療儀
- 下一篇:胸腔引流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