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氨-硫酸銨法的分級吸收脫硫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82344.2 | 申請日: | 2015-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738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軍東;周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53/50;B01D53/96;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濤;邢賢冬 |
| 地址: | 21111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硫酸銨 分級 吸收 脫硫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脫硫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氨-硫酸銨法的分級吸收脫硫裝置,為一種適用于氨-硫酸銨法的煙氣脫硫裝置。
背景技術
氨-硫酸銨法煙氣脫硫技術在化工行業作為一種主流的脫硫工藝,有效的解決了企業內部廢氨水(濃度在5%左右)的處理問題,用以生產硫酸銨,實現“以廢治廢,綜合利用”。
現行的氨-硫酸銨法脫硫技術在工程化應用中存在著以下不足之處:
1)氨利用率不高,氨逃逸偏高。
目前運行的氨-硫酸銨法脫硫裝置氨耗量普遍是理論計算的1.05~1.15倍左右,以一臺240t/h的鍋爐燃用1%含硫量的煤(年運行時間8000小時)考慮,則每年脫硫裝置中脫硫劑(氨水)投加量高于理論值所增加的運營成本就達70萬元左右;同時脫硫劑(氨水)的過量投加增加了氣溶膠的產生。
2)煙氣氣溶膠含量高,煙羽拖尾嚴重。
氨-硫酸銨法脫硫工藝中脫硫塔出口煙氣中水蒸氣多為飽和狀態,且同時攜帶有含脫硫吸收劑等氣溶膠級粒徑的霧滴。脫硫后凈煙氣由煙囪排放至大氣過程中時,由于溫度降低,煙氣中過飽和水蒸氣在氣溶膠表面冷凝,由于重力作用,形成“硫銨雨”,且煙羽拖尾延綿幾公里,形成嚴重的視覺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提高吸收劑利用效率,有效減少脫硫煙氣中氣溶膠排放的分級吸收脫硫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種氨-硫酸銨法的分級吸收脫硫裝置,包括煙氣脫硫吸收塔1、吸收液循環槽2、稀漿液循環槽3和濕式電除塵器20;所述煙氣脫硫吸收塔1內包括自下而上的濃縮漿液循環槽4、濃縮預吸收段、吸收段、稀漿液水洗段和除霧段;所述濃縮漿液循環槽4設置在煙氣脫硫吸收塔1下部,作為脫硫吸收塔的一部分,所述濃縮預吸收段包括至少一層濃縮漿液噴淋層12,所述吸收段包括自下而上的吸收液旋流除霧集液器13和至少一層吸收液噴淋層14,所述稀漿液水洗段包括自下而上的稀漿液旋流除霧集液器15和稀漿液噴淋層17,所述除霧段包括從下而上的除霧器18和除霧器沖洗噴淋層19;在煙氣脫硫吸收塔1頂部設置濕式電除塵器20使煙氣經煙氣脫硫吸收塔1頂部煙氣出口進入濕式電除塵器20;在所述濃縮漿液循環槽4的下部設置有吸收塔氧化空氣分布管10和射流攪拌分布管9(氨水分布由射流攪拌分布管完成),濃縮漿液循環槽4出口經濃縮漿液循環泵5、濃縮漿液循環管24與濃縮預吸收段內的濃縮漿液噴淋層12相連通;所述濃縮預吸收段內設置有煙道入口11,預濃縮吸收段與進氣煙道通過煙道入口11相連通,所述煙道入口11位于濃縮漿液噴淋層12下方;所述吸收液循環槽2經吸收液循環泵6、吸收液循環管27與所述吸收液噴淋層14相連通,所述吸收液旋流除霧集液器13經吸收液回流管26與吸收液循環槽2相連通,吸收液循環噴淋后落在吸收液旋流除霧集液器13上,自吸收液旋流除霧集液器13下部的集液器排液口重力自流回吸收液循環槽2;所述吸收液循環槽2下部設置有吸收液回流分布管21和吸收液循環槽氧化空氣分布管22;所述稀漿液循環槽3經稀漿液循環泵7、稀漿液循環管29與所述稀漿液噴淋層17相連通,所述稀漿液旋流除霧集液器15經稀漿液回流管28與稀漿液循環槽3相連通,稀漿液循環噴淋后經水洗段填料層16落在稀漿液旋流除霧集液器15上,自稀漿液旋流除霧集液器15下部的集液器排液口重力自流回稀漿液循環槽3。
優選的,所述濃縮預吸收段設置1~2層濃縮漿液噴淋層12,所述吸收段設置3~4層吸收液噴淋層14,所述稀漿液水洗段設置1層稀漿液噴淋層17。
優選的,所述吸收塔氧化空氣分布管10設置在射流攪拌分布管9上方,以減少氨的氣相攜帶;所述濃縮漿液循環槽4上部經外部的濃縮漿液射流循環管30與射流攪拌分布管9相連通;在所述濃縮漿液射流循環管30上設置有射流循環泵8;所述濃縮漿液射流循環管30在射流循環泵8的入口處與稀氨水供給管相連通,稀氨水通過射流循環泵8的作用,在濃縮漿液射流循環管30中混合均勻后通過射流攪拌分布管9進入濃縮漿液循環槽4內。
作為進一步優選,在所述濃縮漿液循環泵5、吸收液循環泵6、稀漿液循環泵7、射流循環泵8的入口處管道均安裝有過濾器。
優選的,所述吸收液循環槽氧化空氣分布管22設置在吸收液回流分布管21上方,以減少氨的氣相攜帶;所述吸收液回流分布管21與吸收液回流管26相連通。所述吸收液回流管26與稀氨水供給管相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8234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煙氣凈化裝置
- 下一篇:一種用于氣體絕緣組合電器設備氣室的分子篩筐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