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肥丸制造系統中的制條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81617.1 | 申請日: | 2015-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521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13 |
| 發明(設計)人: | 汪靜姝;雷波澤;潘慧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國農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5/00 | 分類號: | C05G5/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劉興順 |
| 地址: | 40002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造 系統 中的 制條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施肥領域,涉及一種肥丸制造系統中的制條器。
背景技術
莼菜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 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常食莼菜具有藥食兩用的保健作用。莼菜的主要營養成 分存在于莼菜芽體表面的透明膠質中,如若透明膠質少,則其營養價值大大降 低。當發現葉小、發黃、芽細、膠質少時應及時追肥。其施肥方式也是十分講 究的。采用撒施,落在莼菜葉上的肥料容易灼燒到莼菜。目前人們比較常用的 施肥方法是先放淺田水,等露水干后均勻撒施,防止沾留葉面,防止灼傷。但 這種方式仍然存在一個問題,肥料最終存在于水質中,造成水質污染,從而影 響莼菜膠質的形成。
針對莼菜施肥現狀,本技術采用了一種新型施肥方式并設計了所有相關的 技術裝備。該施肥方式是將肥料與泥土制成圓形肥丸,通過施肥桿把肥丸施放 到水下莼菜穴土中,使其逐漸溶解,緩釋營養供植株陸續吸收。為此,需要設 計一款用于制造肥丸的肥丸制造系統,該肥丸制造系統中要能夠將肥料與泥土 攪拌、混合,并制成條,制成丸,最后干燥成肥丸。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肥丸制造系統中的制條器, 欲將肥料與泥土按比例攪拌混合,并將混合物制成條。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肥丸制造系統中的制條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罐(1)和第二電機(10),其中外罐(1)為上大、下小的斗狀結構,其 下端的出料口為伸向側面的條形孔,該外罐(1)頂部的開口由頂板(2)封閉; 所述頂板(2)上設有泥土進料斗(2a)和肥料進料斗(2b),這兩個進料斗均 與外罐(1)的內腔連通;所述肥料進料斗(2b)帶有刻度,且肥料進料斗下端 的開閉由一塊水平設置的活動抽板(3)控制,該活動抽板安裝在肥料進料斗(2b) 上的安裝孔中;所述頂板(2)上安裝有一臺第一電機(4),該第一電機的輸出 軸下端同軸連接有一根豎直設置的第一轉軸(5),而第一轉軸(5)下端穿過所 述頂板(2)上的過孔后,伸入外罐(1)內,并在該第一轉軸的伸入端固定有 用于攪拌泥土和肥料的第一螺帶(6);所述第一轉軸(5)下方水平設有一塊活 動抽拉板(7),該活動抽拉板安裝在所述外罐(1)中下部的安裝孔中,當向外 拉動這塊活動抽拉板(7)時可以使外罐(1)上部混合后的混合物進入該外罐 下部;
所述活動抽拉板(7)下方豎直設有一根第二轉軸(8),該第二轉軸上固設 有螺旋形的第二螺帶(9);所述第二轉軸(8)下端穿過外罐(1)的過孔后, 與所述第二電機(10)的輸出軸上端同軸連接,該第二電機安裝在外罐(1)下 部的外壁上,且第一、二電機(4、10)的轉向相反。
采用以上結構,本實用新型可通過泥土進料斗和肥料進料斗控制泥土與肥 料的比例,并可通過第一電機帶動第一螺帶旋轉,從而使泥土與肥料均勻地混 合在一起;混合后的物料通過活動抽拉板(7)后進入外罐(1)的下部,并被 第二螺帶(9)擠壓,最終從外罐的條形出料口輸出,這樣就能為后續肥丸制造 提供便利,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實施。
在本案中,所述螺帶(6)由大螺帶(6a)和小螺帶(6b)組成,其中小螺 帶(6b)沿所述第一轉軸(5)的軸向設置;所述大螺帶(6a)數目為兩條,并 沿周向繞在第一轉軸(5)外面,其上端與一塊上連接板(6c)固定,該大螺帶 (6a)的下端與下連接板(6d)固定,這兩塊連接板均固套在第一轉軸(5)上。
采用以上結構,這樣就能改善混合效果,讓泥土與肥料混合得更加均勻。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可通過泥土進料斗和肥料進料斗控制泥土與肥料的 比例,并可通過第一電機帶動第一螺帶旋轉,從而使泥土與肥料均勻地混合在 一起,混合后的物料在第二螺帶的攪拌下擠向外罐的出料口,并形成條形的物 料,這樣就為后續肥丸制造提供便利,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實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國農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國農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8161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對甲苯磺酰胺氯化鈉鹽的生產系統
- 下一篇:一種有機液肥自動生產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