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用雨棚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81344.0 | 申請日: | 2015-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099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03 |
| 發明(設計)人: | 鄒洪彬;蔡永興;何紅旗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鴻昌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J11/04 | 分類號: | B60J11/0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32211 | 代理人: | 陸華君 |
| 地址: | 215622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雨棚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車輛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車用雨棚。
背景技術
雨棚遮蓋于車輛的上方,起到防風遮雨的作用。
現有的雨棚通常存在強度低、容易變形、排水難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用雨棚,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車用雨棚,包括頂棚、形成于所述頂棚左右兩側的側擋板、以及分別形成于所述頂棚前后兩側的前擋板和后擋板,所述后擋板與前擋板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側擋板凹設形成于所述頂棚兩側,分別與所述頂棚、前擋板和后擋板的連接處形成有臺階部。
優選的,在上述的車用雨棚中,所述頂棚的上表面并列形成有多條凸起部。
優選的,在上述的車用雨棚中,所述后擋板的兩側凸伸于所述后擋板表面。
優選的,在上述的車用雨棚中,所述后擋板具有凸起的弧形表面。
優選的,在上述的車用雨棚中,所述后擋板與頂棚之間通過弧形面過渡。
優選的,在上述的車用雨棚中,所述前擋板與頂棚之間通過弧形面過渡。
優選的,在上述的車用雨棚中,所述前擋板具有一凹設形成的曲面。
優選的,在上述的車用雨棚中,所述頂棚設置為雙層,雙層之間支撐有支撐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新型的車用雨棚強度高、不易變形,防積水。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車用雨棚的立體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車用雨棚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圖1和圖2所示,車用雨棚包括頂棚1、形成于頂棚左右兩側的側擋板2、以及分別形成于頂棚前后兩側的前擋板3和后擋板4,側擋板2凹設形成于頂棚1兩側,分別與頂棚1、前擋板3和后擋板4的連接處形成有臺階部5。
在該技術方案中,側擋板凹設形成于頂棚兩側,可以增加整體的強度,不易變形。
進一步地,頂棚1的上表面并列形成有多條凸起部11。
在該技術方案中,頂棚上表面通過多條凸起部,可以增加頂棚的強度。
進一步地,后擋板4的兩側41凸伸于后擋板表面。
在該技術方案中,后擋板的兩側凸伸于后擋板表面,可以進一步提高雨棚框架的支撐強度,避免變形。
進一步地,后擋板4具有凸起的弧形表面。后擋板與頂棚之間通過弧形面42過渡。
在該技術方案中,后擋板與頂棚之間通過弧形面過渡,可以防止積水,有效排水。
進一步地,前擋板3與頂棚1之間通過弧形面31過渡。前擋板具有一凹設形成的曲面。
在該技術方案中,前擋板與頂棚之間通過弧形面過渡,前擋板凹設曲面設計可以防止積水,有效排水。
進一步地,頂棚設置為雙層,雙層之間支撐有支撐結構。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雙層以及支撐結構的組合,可以提高頂棚的隔熱、保溫效果,同時具有較高的強度。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僅是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申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申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鴻昌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鴻昌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8134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