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臨近空間飛行器及其熱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76812.5 | 申請日: | 2015-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987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27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前沿技術研究院;深圳光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G1/46 | 分類號: | B64G1/46;B64G1/58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專利商標事務所 44237 | 代理人: | 左光明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臨近 空間 飛行器 及其 系統 | ||
1.一種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臨近空間飛行器殼體外表面上的具有膨脹收縮功能的收縮囊體,在所述收縮囊體的相對于與所述臨近空間飛行器殼體外表面接觸面的表面上還設有相變吸熱部件,所述相變吸熱部件用于吸收所述臨近空間飛行器艙內的輻射熱量,在所述相變吸熱部件的外面上還設有第一輻射涂層;所述第一輻射涂層吸收所述臨近空間飛行器艙內的輻射熱量并傳導至所述相變吸熱部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儲流箱,所述儲流箱通過導熱流體通道與所述收縮囊體連通,實現導熱流體在所述儲流箱與所述收縮囊體間的流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流箱設置在所述收縮囊體的相對于與所述臨近空間飛行器殼體外表面接觸面的表面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縮囊體包括第一收縮囊體和第二收縮囊體,所述第一收縮囊體的腔體與所述第二收縮囊體的腔體相通,所述相變吸熱部件設置在所述第一收縮囊體的相對于與所述臨近空間飛行器殼體外表面接觸面的表面上,所述儲流箱設置在所述第二收縮囊體的相對于與所述臨近空間飛行器殼體外表面接觸面的表面上,且所述儲流箱通過所述導熱流體通道與所述第二收縮囊體連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縮囊體的相對于與所述臨近空間飛行器殼體外表面接觸面的表面上還設有阻止所述相變吸熱部件向所述臨近空間飛行器艙內輻射熱量的第二輻射涂層。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輻射涂層的厚度為50-150微米。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縮囊體的相對于與所述第一輻射涂層接觸面上還設有利于吸收所述臨近空間飛行器艙內輻射熱量的第三輻射涂層。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輻射涂層的厚度為50-150微米。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縮囊體的外表面上還涂設有利于向所述第二收縮囊體內的導熱流體輻射熱量的第四輻射涂層。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輻射涂層的厚度為50-150微米。
11.如權利要求2-10任一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流箱的外表面還設有用于防止所述儲流箱內的所述導熱流體向外輻射熱量的第五輻射涂層。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輻射涂層的厚度控制為50-150微米。
13.如權利要求4-10任一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縮囊體和/或第二收縮囊體的腔體被分隔有若干個隔室,其中,所述第一收縮囊體中的若干個隔室彼此相通或者分別與第二收縮囊體中的若干個隔室相通;所述第二收縮囊體中的若干個隔室彼此相通或若干個隔室分別與所述儲流箱通過所述導熱流體通道連通。
14.如權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輻射涂層的厚度控制為50-150微米。
15.一種臨近空間飛行器,其包括如權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熱控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前沿技術研究院;深圳光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前沿技術研究院;深圳光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7681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