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光學連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73999.3 | 申請日: | 2015-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033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玲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玲達 |
| 主分類號: | G02B6/38 | 分類號: | G02B6/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余光軍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市新竹縣***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學 連接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學連接器,用于光纖之間的連接。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進步,逐漸以光纖取代銅纜傳輸;已經有一種可以在工廠以外之現場進行組裝操作的光學連接器。對于這種光學連接器,內部具有預研磨的光纖及導引陶瓷裝置,和精確導引光纖接續機構,與另一連接遠程光纖之夾持定位機構。組裝這種現場施工型光學連接器,預先收納之內光纖后端與欲插入之遠程光纖端面可靠地抵接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是透過遠程插入光纖對接內光纖后產生光纖彎曲,經由目視來確認已經對接。但是,插入光纖彎曲會產生纖端面無法完全貼合及光纖彎曲造成的兩種光學損失。另外,當該公連接器嵌入另一母光學連接器時,公連接器通常會后退;該插入光纖彎曲部會再增加,因而發生光損失會更嚴重。
現有光學連接器存在上述對接特性普遍不佳的問題,有鑒于高質化之實際施工使用,必須有效精準的結構設計,以滿足符合大眾施工之操作。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對接特性普遍不佳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提供一種光學連接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光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器本體、外殼體、陶瓷導套、固定體、光纖夾持片、對接導引件、彈簧和蓋體,其中:
該連接器本體,系收納一內光纖,且該內光纖被一陶瓷導套收納與固定,而該陶瓷導套具有一位在該遠程側之連接端表面,并且內光纖之一部分由陶瓷導套之后端凸出;該連接器本體的前部套入該外殼體內;
在所述的連接器本體內設有一固定體,系導引及固持內光纖與插入光纖;該對接導引件固定體設有凹槽,在該凹槽的截面為多邊形或圓形的光纖導引槽,該光纖導引槽具有小于光纖直徑之缺口,在光纖穿入該光纖導引槽后會突出于該缺口的外緣;在該凹槽上設有半圓柱形的光纖夾持片;
在該固定體的后端裝有對接導引件,該對接導引件的后端設有錐形孔,在該固定體的前端裝有彈簧,該彈簧的前端與所述的固定體的后端套接。
在所述的蓋體的內側設有一蓋體卡勾。
在該連接器本體后端兩側各設有一蓋體卡勾,該蓋體卡勾與設在蓋體后部兩側的蓋體卡槽相對應,以接合蓋體完成定位。
所述的固定體的中部夾持在一個U形的彈簧片內,在該彈簧片的上端為楔形插口;在所述的蓋體的一側設有與該楔形插口對應的楔形柱,該楔形柱插入該楔形插口后便能夠開啟光纖通道,拔開蓋體之楔形柱而夾住光纖或光纖通道,維持光纖通道之兩種狀態。
在固定體上設有一多邊形或圓形導槽對準結構,該多邊形或圓形導槽具備一缺口,足以讓光纖接觸到夾持片,但不足以讓光纖從缺口穿越分離此導槽,以維持光纖未接觸到夾持片時可收容光纖及導引之作用,光纖接觸到夾持片時可夾住并固定光纖。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其構成可使該內置光纖之后端與該插入遠程光纖端面可靠地貼合并不因彎曲而改變對接光學效能。另為確保操作者之施工一致性,設計一夾持閉合與開啟機構,以保持施工之簡便操作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整體結構立體圖之一(蓋體于預備位置);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整體結構立體圖之二(蓋體位于固定夾持位置);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水平橫截面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垂直斷面圖之一(蓋體位于預備位置);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垂直斷面圖之二(蓋體位于固定夾持位置);
圖6是圖1的俯視圖;
圖7是圖6的仰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固定構件之立體圖;
圖9A是本實用新型的對接導引件的斷面立體圖;
圖9B是本實用新型的光纖穿入對接導引件的立體圖;
圖9C是本實用新型的導引及夾持光纖斷面圖;
圖9D是本實用新型的光纖導引穿入之狀態立體圖;
圖9E是本實用新型的光纖夾持固定之狀態立體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之分解立體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的組裝順序圖之一(預備位置);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組裝順序圖之二(穿纖位置);
圖13是本實用新型的組裝順序圖之三(穿入光纖定位位置);
圖14是本實用新型的組裝順序圖之四(旋轉蓋體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的組裝順序圖之五(扣入蓋體,完成組裝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的光纖組裝后完成圖。
附圖標記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玲達,未經陳玲達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7399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