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減震筒自動鉸孔機冷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71353.1 | 申請日: | 2015-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540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13 |
| 發明(設計)人: | 石孟成;官利濱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精一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D75/00 | 分類號: | B23D75/00;B23Q1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紹興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減震 自動 鉸孔機 冷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尤其與一種減震筒自動鉸孔機冷卻裝置有關。
背景技術
如摩托車減震筒等具有深孔型內腔結構的軸管類零件,由于深孔內腔有較高的光潔度和尺寸精度要求,而鉆孔加工難以滿足要求,通常采用鉸孔加工來對深孔進行精加工,現有的鉸孔機在對深孔進行精鉆加工時,長度較長的鉸刀在進給過程中容易振動或偏心,甚至發生鉸刀折斷現象,使得深孔精度較差。本申請人開發了一種可以避免在深孔加工時長鉸刀因振動或偏心而影響精度以及避免鉸刀折斷的深孔自動鉸孔機,為適應在摩托車減震筒內孔用鉸刀進行精加工時,為保證冷卻潤滑油能順利進入加工區并能產生較大的沖擊力從而提高斷屑的效率,提供了一種減震筒自動鉸孔機冷卻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適應減震筒自動鉸孔機在鉸孔時冷卻潤滑油能順利進入加工區并產生較大沖擊力從而實現快速斷屑同時起到冷卻作用的需要,提供一種具有冷卻、潤滑、沖擊自斷屑的減震筒自動鉸孔機冷卻裝置。
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減震筒自動鉸孔機冷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卻裝置包括支座、套筒、前支撐套和后支撐套,支座設置于鉸孔機床身上,支座上設置有前后貫通的安裝孔,所述的前支撐套和后支撐套分別支撐安裝于所述安裝孔的兩端,所述的套筒兩端分別抵靠于所述前支撐套的后端面和所述后支撐套的前端面上,所述的前支撐套和后支撐套上均設置有與所述安裝孔同軸的刀桿通孔,鉸孔機的刀桿穿裝于兩所述刀桿通孔中,使所述刀桿外壁、套筒內壁、前支撐套的后端面和后支撐套的前端面形成一冷卻潤滑油流通腔,所述的前支撐套上設置有連通所述冷卻潤滑油流通腔的至少一個輸出通孔,輸出通孔的出口位于所述前支撐套前端面上并朝向刀桿前端的鉸刀處,所述的套筒側壁的頂部設置有輸入口與所述的冷卻潤滑油流通腔連通。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補充和完善,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以下技術特征。
所述的支座設置有中空內腔使前后兩側形成前側板和后側板,所述的前側板和后側板上分別設置有所述的安裝孔,所述的前支撐套穿裝于所述前側板上的安裝孔內,所述的后支撐套穿裝于所述后側板上的安裝孔內,所述的套筒容設于所述支座的中空內腔中。
所述的前支撐套的后端面設置有軸向外凸的環形支撐部,使前支撐套的后端面上形成一前靠肩,該環形支撐部插裝于所述套筒的中心通孔的前端,使套筒的左端端面抵靠于所述前支撐套后端面的外圈。
所述后支撐套的前端面設置有軸向外凸的環形凸起,使后支撐套的前端面上形成后靠肩,該環形凸起插裝于所述套筒的中心通孔的后端,使套筒的右端端面抵靠于所述后支撐套前端面的后靠肩。
所述前支撐套的環形支撐部外圓面與所述套筒中心通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后支撐套的環形凸起外圓面與所述套筒中心通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起到密封作用。
所述的前支撐套上設置有6個沿圓周方向均布于所述刀桿通孔外圈的輸出通孔。
進一步,每個所述的輸出通孔的橫截面為弧形狀,各個所述的輸出通孔的橫截面形成了梅花孔狀,冷卻潤滑油從所述冷卻潤滑油流通腔通過梅花孔狀的輸出通孔時,縮小了冷卻潤滑油的流道通徑,提高了冷卻潤滑油的壓力,形成較大的沖擊作用。
本實用新型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1、通過將冷卻潤滑油裝置設置在支架的中空內腔中,節省了鉸孔機的占用空間;2、通過在前支撐套上設置梅花狀的輸出通孔,使冷卻潤滑油從所述冷卻潤滑油流通腔通過梅花孔狀的輸出通孔時,縮小了冷卻潤滑油的流道通徑,提高了冷卻潤滑油的壓力,形成較大的沖擊作用,而且冷卻潤滑油輸出均勻,提高斷屑效果;3、直接將冷卻潤滑油通道設置在刀桿前段外部,提高了冷卻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所述前支撐套和刀桿的A-A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支座1、套筒4、前支撐套6和后支撐套3,支座1設置于鉸孔機床身上,支座1設置有中空內腔使前后兩側形成前側板和后側板,所述的前側板和后側板上分別設置有同軸且前后貫通的安裝孔,前支撐套6穿裝于前側板上的安裝孔內,后支撐套3穿裝于所述后側板上的安裝孔內,套筒4兩端分別抵靠于前支撐套6的后端面和所述后支撐套3的前端面上使套筒4容設于支座1的中空內腔中,前支撐套6的后端面設置有軸向外凸的環形支撐部,使前支撐套6的后端面上形成一前靠肩,該環形支撐部插裝于所述套筒4的中心通孔的前端,使套筒4的左端端面抵靠于所述前支撐套6后端面的外圈,前支撐套6的環形支撐部外圓面與套筒4中心通孔的左側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2,后支撐套3的前端面設置有軸向外凸的環形凸起,使后支撐套3的前端面上形成后靠肩,該環形凸起插裝于所述套筒4的中心通孔的后端,使套筒4的右端端面抵靠于所述后支撐套3前端面的后靠肩,后支撐套3的環形凸起外圓面與套筒4中心通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2,起到密封作用,前支撐套6和后支撐套3上均設置有與所述安裝孔同軸的刀桿通孔,鉸孔機的刀桿穿裝于兩所述刀桿通孔中,使所述刀桿外壁、套筒4內壁、前支撐套6的后端面和后支撐套3的前端面形成一冷卻潤滑油流通腔9,所述的套筒4側壁的頂部設置有輸入口5與所述的冷卻潤滑油流通腔9連通,所述的前支撐套6上設置有6個均勻分布的連通所述冷卻潤滑油流通腔9的輸出通孔10,輸出通孔10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于刀桿通孔外周,每個所述的輸出通孔10的橫截面為弧形狀,各個輸出通孔10的橫截面形成了梅花孔狀,輸出通孔的出口位于所述前支撐套6前端面上并朝向刀桿前端的鉸刀處,冷卻潤滑油從所述冷卻潤滑油流通腔9通過梅花孔狀的輸出通孔10時,縮小了冷卻潤滑油的流道通徑,提高了冷卻潤滑油的壓力,形成較大的沖擊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精一重工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精一重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7135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厭氧反應器廢氣處理安全控制裝置
- 下一篇:圓盤式除油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