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EGR廢氣混合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70432.0 | 申請日: | 2015-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256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10 |
| 發明(設計)人: | 黃保科;胡必謙;陸榮榮;馬勇;歐力郡;伍德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6/19 | 分類號: | F02M26/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張金玲;吳蘭柱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egr 廢氣 混合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發動機排放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EGR廢氣混合機構。
背景技術
廢氣再循環(ExhaustGasRecirculation,簡稱EGR)是控制柴油機NOx的有效措施。EGR廢氣與新鮮空氣的混合均勻性是保證發動機動力、排放等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EGR廢氣與新鮮空氣混合的不夠均勻,那么混合氣體進入氣缸之后會造成局部氧含量少,對缸內燃燒產生很大的影響,具體危害有:燃燒不充分導致爆壓降低從而影響動力性;燃燒不充分導致排放氣體中的SOF、碳煙含量增加,使有害物質排放量增加;極端情況下,混合氣混合均勻性極差會導致氣缸“失火”,從而使發動機動力和排放急劇變差。
現有技術中為了保證EGR廢氣與新鮮空氣的混合均勻性,通常采用兩種方式:第一,增長混合管路,通過一段較長的管路來保證EGR廢氣與新鮮空氣有較長的混合時間和空間,從而保證混合均勻性。這種方法的最大缺點是所需要的管路非常長,往往占用了很大的布置空間,而且長管路還帶來可靠性的降低及成本的增加;第二種方法是將EGR廢氣通過一段管子插入進氣管路內,使EGR廢氣與進氣產生一種逆流的效果,但是這種方法帶來的負面效應是由于EGR導氣管占用了進氣管的空間,因此極大地的增加了進氣氣流的阻力影響充氣效率,而且不利于EGR廢氣的導入。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EGR廢氣混合機構,利用“風車”原理通過合理的設計,將混合氣體流通經過多個葉輪的相互反向旋轉,使混合氣體混合均勻性大大提高,從而解決管路過長、占用空間大、可靠性低、成本較高的問題;同時還可以解決因EGR導氣管插入進氣管角度和長度所導致的混合均勻性差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EGR廢氣混合機構,包括:管路、葉輪、葉輪軸和葉輪支架;
所述管路的一端與發動機進氣歧管相連接,另一端與EGR系統相連接;
所述葉輪、所述葉輪軸和所述葉輪支架均設置在所述管路內部,所述葉輪至少為兩個,且相鄰所述葉輪的轉動方向相反;所述葉輪均套接在所述葉輪軸上;所述葉輪支架為兩個,其與所述管路的軸線相垂直設置,所述葉輪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管路的內壁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葉輪軸相連接。
優選地,所述管路為圓筒形結構,所述管路的外徑為34mm~36mm,所述管路的內徑為29mm~31mm。
優選地,所述葉輪包括葉片和轉動部,所述葉片為多個,均勻環繞在所述轉動部上;所述轉動部的中心設置有軸孔,所述軸孔套接在所述葉輪軸上。
優選地,所述葉輪的外徑為24mm~26mm。
優選地,所述葉片相對于所述葉輪的軸線偏轉角度為39°~41°。
優選地,所述葉輪軸為圓柱形結構,在所述葉輪軸的中部至少設置有一圈環狀凸起,所述環狀凸起的兩側分別穿過一個所述葉輪。
優選地,所述葉輪支架包括支撐部和固定部,所述支撐部的一端與所述管路內壁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部相連接,所述固定部為圓環形結構,所述葉輪軸穿過所述固定部的圓環中心,且與所述固定部相連接。
優選地,所述支撐部為三個錐形板,均勻分布在所述固定部的周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EGR廢氣混合機構,通過對管路的結構進行改進優化,在管路內部增加設置多個相互反向旋轉的葉輪,當EGR廢氣和新鮮空氣通過EGR系統進入到廢氣混合機構的管路中時,利用多個反向旋轉的葉輪可以將混合氣體通過“風車”原理產生強烈的渦流,從而使得混合氣體在管路中能夠進行充分的融合,有效提高混合氣體的混合均勻性;經過充分混合后的混合氣體通過管路進入到發動機的進氣歧管內,可以保證發動機各氣缸內的混合氣體差異性小于5%,從而大幅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有效的提高發動機的運轉效率和安全性。另外利用管路中設置葉輪的方式,還可以大幅減少管路的長度,使得EGR廢氣混合機構更加容易布置在EGR系統和發動機進氣歧管之間,方便進行安裝和維修,并且有效的減少了生產成本;同時經過縮短后的管路還可以減少混合氣體的壓力損失,從而增加EGR廢氣混合機構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接下來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混合機構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混合機構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管路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葉輪結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7043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燃油活化環保節能裝置
- 下一篇:一種曲軸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