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養殖螺旋藻的CO2供給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31460.1 | 申請日: | 2015-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416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師文慶;李思東;安芬菊;王文華;黃江;潘江球;李高榮;凌旭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M1/04 | 分類號: | C12M1/04;C12R1/89 |
| 代理公司: | 廣州廣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張文雄 |
| 地址: | 524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養殖 螺旋藻 co2 供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養殖螺旋藻的CO2供給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環保減排的、能消耗空氣中CO2的、用于螺旋藻養殖的CO2供給裝置。
背景技術
螺旋藻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微藻,其營養豐富、固碳能力強、適用范圍廣。螺旋藻有著和植物細胞一樣的光合器官-葉綠體,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不會因收獲而破壞生態系統,它的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長周期短,單位面積年產量是糧食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而且其脂類含量在20%至70%,是陸地植物遠遠達不到的。
眾所周知,全球暖化是大氣中二氧化碳(CO2)及氧化亞氮(N2O)、甲烷(CH4)、氟氯碳化物(CFCl)等氣體含量過高造成的,這些氣體被定義為溫室氣體。溫室氣體主要由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等)燃燒后排放到大氣中去而產生的,為此,聯合國京都議定書限定了六種溫室氣體排放。目前溫室氣體中,排放量最多的就是CO2。據聯合國統計,中國的能源消耗約占世界的1/10左右,位居美國之后排名第二,CO2排放增量占世界的39%。
而在螺旋藻的生長過程中,需要通過光合作用吸收CO2,文獻可知,生產螺旋藻的過程中消耗的CO2非常可觀,養殖螺旋藻等微藻在生產生物制品的同時,還起到減排CO2的作用。目前,人們設計了品質多樣的為螺旋藻養殖提供CO2的裝置,有的設備還相當復雜,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為養殖箱供給CO2的簡易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養殖螺旋藻的CO2供給裝置,通過在螺旋藻養殖箱中布置該CO2供給裝置,保障養殖的螺旋藻生長的過程中有充分的CO2供給,同時吸收掉環境中的CO2。該裝置尤其適用于大面積鋪設,通過該裝置的成規模實施,達到使螺旋藻增產并消耗大量的CO2的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養殖螺旋藻的CO2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CO2儲存裝置和浮球,CO2儲存裝置放置在養殖水體之下,與之相連接的浮球漂浮在水面,其浮力保證CO2儲存裝置不沉入水底;所述CO2儲存裝置為雙層結構的腔體,外層具有均勻分布的小孔,內層為金屬材料制成的密封容器,內外層之間設置CO2輸出閥門;腔體內部存儲的CO2通過CO2輸出閥門經排氣嘴釋放到內外層之間的空間,并通過外層上設置的小孔排放到螺旋藻養殖水體中。
進一步地,所述浮球中空密封,其內部容納控制裝置以及給控制裝置供電的直流電源;所述CO2存儲裝置內的CO2輸出閥門由步進電機控制;浮球內的控制裝置與CO2存儲裝置內的步進電機電連接,調節CO2輸出閥門的輸出量。
進一步地,所述CO2儲存裝置外層分布的小孔直徑為1-2mm之間。
本實用新型通過養殖螺旋藻的CO2供給裝置,由于給養殖池中通入了大量的CO2,在光照的作用下,能充分進行光合作用,促進有機物合成,使螺旋藻養殖產量得以提升,和普通養殖螺旋藻的方法相比較,除了產量提高之外,還可以有消耗大量CO2,起到了減排CO2的效果。其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簡單的結構使得其制造、安裝和維護的成本都比較低廉,每個單元獨立,便于規模化在養殖水面布置,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海洋大學,未經廣東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3146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微生物樣本涂片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