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內科護理用病床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27679.4 | 申請日: | 2015-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514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福群;閆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福群 |
| 主分類號: | A61G7/015 | 分類號: | A61G7/015;A61G7/07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4200 山東省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科 護理 病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病床,具體是一種內科護理用病床。
背景技術
護理床是行動不方便的病人在住院時使用的病床,現有的內科護理床功能越來越多,但是病人坐起來的時候不方便倚靠,需要病人向后移動靠到床頭上或在病人后腰處墊上枕頭等物品,雖然大多數都帶有背位床板可以升起,但只能緩慢升起,除對少數重癥病人外都不實用;對局部神經萎縮或局部神經刺激不敏感的患者,經常需要醫護人員對病患部位進行檢查,但在進行檢查操作時,醫護人員有時需病人抬高腿部,目前使用的檢查床顯然不具備這種輔助功能,而神經內科患者多肢體活動不便,需醫務人員輔助才能完成,使得醫務人員與患者都會感到勞累,操作麻煩,費時費力,不但影響了患者的恢復,而且增加了醫務人員的負擔。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科護理用病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內科護理用病床,包括背部支撐板、床體和支撐板,所述背部支撐板與床體通過銷軸活動連接,背部支撐板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塊手臂支撐板,背部支撐板的底部設置有支撐裝置,支撐裝置包括下支撐桿、上支撐桿、外壁設置有螺紋的豎桿、斜齒輪副以及搖桿,下支撐桿、上支撐桿均為中空的管體;支撐裝置的底部設置有定位裝置;定位裝置為底部設置有凹槽的防滑墊;所述床體床尾部分設有支撐板,支撐板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弧形槽;所述支撐板兩端對稱設置有活動軸,活動軸底端設置有固定塊,固定塊底端設置有升降裝置;活動軸上設置有放置板,放置板內設置有兩個方形槽,兩個方形槽通過隔板連按;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設置有氣缸,氣缸上設置有伸縮柱,伸縮柱頂端與固定塊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槽上均設置有軟綿墊。
進一步的,所述床體底部設有便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的背部支撐板與床體活動連接,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通過調節支撐裝置的高度調節背部支撐板的角度,使用起來方便;醫務人員將患者將腿部放置于弧形槽上的軟綿墊上,慢慢摁下氣缸開關,伸縮柱在氣缸的帶動下慢慢升高,使得支撐板到達所需高度,方便醫務人員檢查患者腿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恢復速率,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內科護理用病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內科護理用病床中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內科護理用病床中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內科護理用病床中支撐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4,一種內科護理用病床,包括背部支撐板1、床體2和支撐板4,背部支撐板1與床體2通過銷軸活動連接,背部支撐板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塊手臂支撐板101,背部支撐板1的底部設置有支撐裝置,支撐裝置包括下支撐桿11、上支撐桿12、外壁設置有螺紋的豎桿13、斜齒輪副14以及搖桿15,下支撐桿11、上支撐桿12均為中空的管體;支撐裝置的底部設置有定位裝置3,定位裝置3使得本實用新型與地面接觸更加穩固;定位裝置3為底部設置有凹槽31的防滑墊;所述床體2底部設有便桶21,所述床體2床尾部分設有支撐板4,支撐板4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弧形槽41,兩個弧形槽41上均設置有軟綿墊42;所述支撐板4兩端對稱設置有活動軸43,活動軸43底端設置有固定塊44,固定塊44底端設置有升降裝置5;活動軸43上設置有放置板6,放置板6內設置有兩個方形槽61,兩個方形槽61通過隔板連接;所述升降裝置5包括底座51,底座51上設置有氣缸52,氣缸52上設置有伸縮柱53,伸縮柱53頂端與固定塊44連接;醫務人員將患者將腿部放置于弧形槽41上的軟綿墊42上,慢慢摁下氣缸開關,伸縮柱53在氣缸52的帶動下慢慢升高,使得支撐板4到達所需高度,方便醫務人員檢查患者腿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恢復速率,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中的背部支撐板1與床體2活動連接,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通過調節支撐裝置的高度調節背部支撐板1的角度,使用起來方便。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福群,未經李福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2767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跨安全區的正向通信方法、裝置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業務監控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