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呼吸機通氣面罩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05966.5 | 申請日: | 2015-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518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13 |
| 發明(設計)人: | 陳貴華;張華;梅花;何明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貴華 |
| 主分類號: | A61M16/06 | 分類號: | A61M16/06 |
| 代理公司: | 重慶百潤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劉立春 |
| 地址: | 400010***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呼吸 通氣 面罩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呼吸機通氣面罩。
背景技術
無創正壓機械通氣(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PPV)是指除氣管插管、氣管切開以外的無創傷機械通氣。是通過呼吸機與鼻面罩或口鼻面罩連接提供有效機械通氣。目前市面上的面罩一般都不能用于纖維支氣管鏡(簡稱為纖支鏡)灌洗或氣道內分泌物吸引。此類最大的問題就是患者進行灌洗或吸痰時必須斷開呼吸機,致患者血氧飽和度下降,心率增快,舒適度下降,有心理恐懼感、甚至引發嚴重不良反應(心跳驟停)。傳統的正壓通氣面罩不能進行纖支鏡灌洗。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呼吸機通氣面罩,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正壓通氣面罩不能進行纖支鏡灌洗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新型呼吸機通氣面罩,包括:罩體1,所述罩體上設有多功能接口2及與所述多功能接口2側面呼吸機接口6,所述呼吸機接口2側面設有排氣口3及壓力檢測管9。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保證了患者在行吸痰、纖支鏡灌洗時持續機械通氣,增加患者舒適感、對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的影響較小,增加患者安全性,避免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反應。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為一種新型呼吸機通氣面罩的結構示意圖,包括:罩體1,所述罩體1上設有多功能接口2及與所述多功能接口2側面呼吸機接口6,所述多功能接口2側面設有排氣口3及壓力檢測管9。
其中,還包括密封蓋4及密封套10,所述密封套10上設有小孔,所述密封蓋4上設有凸起5,凸起5與小孔吻合。
所述密封套10上設有內螺紋結構,所述多功能接口2上設有外螺紋結構。
所述管口10上的小孔可以作為吸痰口或鼻胃管插口或纖維支氣管鏡插口。
所述管口6設有單向閥瓣,所述單向閥瓣為內置的雙層Y字形開口。
所述罩體1邊緣設有固定機構8。
所述密封套10上設有固定環7,所述管口6套于所述固定環7中。
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原理如下:
纖支鏡灌洗或氣道內吸引時連接本實用新型面罩能為患者提供持續的呼吸機通氣。纖支鏡或吸痰管從罩體1的接口10上的小孔進入患者鼻腔內進行操作,整個操作過程不需要斷開呼吸機的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為:
采用本實用新型通氣面罩行無創正壓通氣,進行纖支鏡灌洗或氣道內吸引時,無需斷開呼吸機,保證了患者在行吸痰、纖支鏡灌洗時持續機械通氣,增加患者舒適感、對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的影響較小,增加患者安全性,避免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反應,從而大大減少有創通氣的實施,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同時節省患者治療費用,提高患者滿意度。
可以理解的是,圖中示出的系統結構并不構成對系統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圖示更多或更少的設備,或者組合某些設備,或者不同的設備部署。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貴華,未經陳貴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0596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潔式呼吸加濕器
- 下一篇:中心總線監護器及其操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