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船舶集管區域軟管托架和導纜孔的集成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700780.0 | 申請日: | 2015-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228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10 |
| 發明(設計)人: | 趙九龍;王忠強;熊顯斌;盧敏燕;蔣冬華;吳安;倪慶健;韋峰;肖健;戴天凌;徐亮;陳一強;吳斌;林茂果 | 申請(專利權)人: |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21/10 | 分類號: | B63B21/10;B63B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張寧展 |
| 地址: | 200129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船舶 區域 軟管 托架 導纜孔 集成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集管區域鐵舾件的設計制造領域,特別是一種船舶集管區域軟管托架和導纜孔的集成結構。
背景技術
油船、化學品等船型的集管區域在船舶運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般位于船中,燃油艙、液貨艙與岸站的管路接頭匯集于此,實現原油等化學液質的船岸交互。該處管路布局密集,空間狹小,對于防火、防泄漏、軟管支撐條件等有較高的要求,系泊屬具、軟管托架是集油管區域兩種重要的鐵舾件。
現有的系泊屬具、軟管托架的設計缺陷:
1.軟管托架與導纜孔同時位于船舷靠外板的位置,布置空間干涉。
2.軟管托架與船體甲板固定連接,立柱高度高,固定點力矩相對較大,因此必須設計成比較厚的管材,制造成本高。
3.導纜孔僅僅通過基座固定于船體甲板,其工作可靠性較低。
4.立柱間距大,甲板區域作業危險性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設計形式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船舶集管區域軟管托架、導纜孔的集成設計形式,以使合理利用有限的集管區域甲板空間,同時提高軟管托架、導纜孔的工作可靠性,并且加強甲板區域作業的安全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一種船舶集管區域軟管托架和導纜孔的集成結構,其特點在于,包括舷墻結構上部面板、舷墻結構舷側外板、舷墻結構加強肋板、固定肘板、導纜孔和軟管托架;
上述部件的連接關系如下:
所述的舷墻結構上部面板固定在所述的舷墻結構舷側外板的頂沿,所述的舷墻結構加強肋板沿船體縱向均勻分布于所述的舷墻結構舷側外板的內側,所述的舷墻結構上部面板、舷墻結構舷側外板和舷墻結構加強肋板共同組成舷墻結構;
所述的導纜孔通過所述的固定肘板安裝在所述的舷墻結構舷側外板的內側;
所述的軟管托架安裝在舷墻結構上部面板之上。
所述的舷墻結構對軟管托架及導纜孔起到集成的作用,舷墻結構的支撐,使軟管托架高度縮小,軟管托架的承載力矩同時得以減小,使其具有足夠的支撐強度保證,并且提高了甲板區域作業的安全性。
所述的導纜孔通過固定肘板安裝在舷墻結構舷側外板內側,與甲板同時固定焊接,可靠性得以提升。纜繩通過導纜孔與岸上纜樁鏈接實現系泊。
使用固定肘板鏈接定位,并且與船體甲板焊接固定,比傳統的基座定位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舷墻結構將導纜孔與軟管托架集成在一起,不僅合理的利用了有限的集管區域甲板空間,而且增強了軟管托架及導纜孔的使用可靠性;同時加強了集管區域甲板上的作業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種船舶集管區域軟管托架和導纜孔的集成結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種船舶集管區域軟管托架和導纜孔的集成結構的后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種船舶集管區域軟管托架和導纜孔的集成結構的側視圖。
圖中,1—舷墻結構上部面板2—舷墻結構舷側外板3—舷墻結構加強肋板4—固定肘板5—導纜孔6—軟管托架
具體實施方式
施工內容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闡述,但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請參閱圖1、圖2和圖3,圖1是本實用新型種船舶集管區域軟管托架和導纜孔的集成結構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種船舶集管區域軟管托架和導纜孔的集成結構的后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種船舶集管區域軟管托架和導纜孔的集成結構的側視圖。如圖所示,一種船舶集管區域軟管托架和導纜孔的集成結構,包括舷墻結構上部面板1、舷墻結構舷側外板2、舷墻結構加強肋板3、固定肘板4、導纜孔5和軟管托架6。所述的舷墻結構上部面板面板1通過立腳焊接安裝于舷墻結構舷側外板2頂沿,舷墻結構加強肋板3沿船體縱向均布于舷墻結構舷側外板2內側,舷墻結構上部面板1、舷墻結構舷側外板2、舷墻結構加強肋板3共同組成舷墻結構;所述導纜孔5通過固定肘板4安裝在舷墻結構舷側外板2內側;所述軟管托架6安裝在舷墻結構上部面板1之上。
軟管托架6固定于舷墻結構上部面板1之上,承托船舶船岸交互軟管的重量,防止其折損。舷墻結構的支撐,使軟管托架高度大幅減小,軟管托架6的承載力矩同時得以降低,使其具有足夠的支撐強度保證。導纜孔5固定在舷墻結構外板2內側,纜繩通過導纜孔與岸上纜樁鏈接實現系泊。使用固定肘板4鏈接定位,并且與船體甲板焊接固定,比傳統的基座定位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70078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