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仿生學原理的機械尾巴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99551.1 | 申請日: | 2015-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385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爍輝;田美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D3/00 | 分類號: | G05D3/00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淑秋;王恩遠 |
| 地址: | 13001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 仿生學 原理 機械 尾巴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自動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仿生學原理的機械尾巴。
背景技術
大多數移動載具有保持自身平衡的要求,這樣的載具能夠現在地形與平臺穩定的去耦合化,能夠使其上安裝的各種器械有一個穩定的運行環境。大多提高平衡載具地形去耦合能力的嘗試在于采取特殊設計的輪結構或者足腿結構,這樣的結構在機械上過于復雜、容易發生故障同時其具有較多冗余自由度而使得控制這樣的結構異常復雜。
對于仿生尾部,現在已經出現了許多利用類似尾結構的機器人或載具系統,這些工作都展示出類似尾結構對整機平衡性有很大貢獻,往往能大幅提高系統的穩定能力,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ThomasLibby曾研究了四輪車在空中運動時尾巴的運動情況對車體平衡及落地狀態的影響(Nature481,181–184(12January2012)),然而目前卻沒有出現過類似本實用新型中敘述的帶有仿生尾部的二輪平衡車。而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仿生尾部結構被應用于二輪平衡車上之后展示出良好的平衡性能、大幅提高了整機系統的穩定性,因此具有深遠的應用前景。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應用仿生學原理的機械尾巴由尾部結構和控制系統組成,控制系統由控制尾巴水平方向運動的第一控制系統和控制尾巴豎直方向運動的第二控制系統組成。
第一控制系統為皮帶傳動,由小齒輪控制部分2、皮帶3、大齒輪控制部分4組成,小齒輪控制部分2中的小齒輪9通過皮帶3與大齒輪控制部分中的大齒輪14連接。小齒輪控制部分由小齒輪9、電機5、第一碼盤7、第一光電編碼器6、自攻螺絲8組成。電機5是直流減速電機,材質是塑料外殼。自攻螺絲8的頭部直徑大于小齒輪9中間圓孔的孔徑,將自攻螺絲8從小齒輪中間穿過,再將自攻螺絲8從第一碼盤7中間穿過,再將自攻螺絲8桿部末端攻入電機5的軸中,這樣電機5可以帶動小齒輪9及第一碼盤7同步轉動,將電機5用適當長度的銅柱固定在下層亞格力支架10上,適當長度的意思是選擇適當長度的銅柱固定后使得小齒輪9和大齒輪14在同一水平面上,將光電編碼器6的凹形槽夾在第一碼盤7的兩側,光電編碼器6的固定端用AB膠固定在下層亞格力支架10,大齒輪控制部分4由大齒輪14、軸承13、法蘭盤15、螺栓11、螺母12組成,大齒輪14在下層亞格力支架10的上面,法蘭盤15在下層亞格力支架10的下面,在下層亞格力支架10的相應位置打與軸承13軸部大小相同的圓,將軸承放入其中在相對于大齒輪14的另一側用法蘭盤15將軸承13固定在下層亞格力支架10上,將螺栓11的頭部在下,自下而上的從軸承13中心孔中穿過,將大齒輪14穿入螺栓11中,在其上用螺母12固定。適當長度的螺栓11是螺栓11的長度足夠穿上大齒14輪和擰上螺母12即可,大齒輪14即通過軸承13、法蘭盤15固定在下層亞格力支架10,大齒輪14可以繞長螺栓11自由轉動。
第二控制系統由拉繩電機23、第二碼盤29、第二光電編碼器30、繩子19、滑輪16、滑輪支架20、第一長螺栓17、尾部平臺24構成,繩子19選用魚線,尾部平臺24固定在大齒輪14上,在尾部平臺中上部鉆有與螺栓11相同孔徑的孔,在螺母12上放上孔徑相同的墊片,將尾部平臺穿到螺栓11上,并用螺母將其固定好。滑輪支架20由凹形槽18和和第二長螺栓21組成,凹形槽18和第二長螺栓21已經通過電焊焊接成一整體,凹形槽18兩側面鉆有與第一長螺栓17孔徑相同的孔,將滑輪16放入凹形槽18的凹槽內,用第一長螺栓17同時穿過凹形槽18兩側面與滑輪16,在凹形槽18兩側面外用螺母將其固定,在尾部平臺正中間鉆有與第二長螺栓21相同孔徑的孔,將第二長螺栓21穿過尾部平臺24兩側用螺母將其固定。將拉繩電機23用適當長度的銅柱固定在尾部平臺24上部,使其一側軸與尾部平臺中上部鉆有的與螺栓11相同孔徑的孔和尾部平臺正中間鉆有與第二長螺栓21相同孔徑的孔在同一直線上,將這側的軸纏有繩子19,用自攻螺絲將第二碼盤29與另一側軸固定,使得第二碼盤29與拉繩電機19同軸轉動,將第二光電編碼器30的凹形槽夾在第二碼盤29的兩側,第二光電編碼器30的固定端用AB膠固定在尾部平臺24上,將繩子的從尾部結構的尾下部底板22的兩孔穿過,選取可以使合頁成120度角為繩子19的最大長度,將距離繩子兩頭相同位置處將兩個繩子打結,將繩子頭從拉繩電機23軸的中心孔穿入,沿軸繞半軸打結,最終繩子19可以隨約拉繩電機23軸的轉動使繩子19伸長或縮短,繩子19通過定滑輪作用在尾部結構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9955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氣液兩相流自調節液位控制系統
- 下一篇:一種有軌直流電車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