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鋼結構隔熱屋頂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97905.9 | 申請日: | 2015-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200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30 |
| 發明(設計)人: | 莊小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莊小蘭 |
| 主分類號: | E04D11/00 | 分類號: | E04D11/00;E04D13/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結構 隔熱 屋頂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屋頂,具體是一種鋼結構隔熱屋頂。
背景技術
屋頂是建筑的普遍構成元素之一,是房屋頂層覆蓋的外圍護結構,功能是用于抵御自然界的風雪霜雨、太陽輻射、氣溫變化以及其他不利因素。有平頂、坡頂、殼體、折板等形式。干旱地區房屋多用平頂,濕潤地區多用坡頂,多雨地區屋頂坡度較大。坡頂又分為單坡、雙坡、四坡等。
而樓頂隔熱層即在屋面上層、房頂上面安裝建筑材料進行房頂防曬隔熱屋內保溫,使最頂樓層不會受太陽輻射而溫度過高,提高最頂樓層舒適度。
現有的屋頂隔熱效果不明顯,耗材大,浪費資源,外觀不美觀,污染環境,而且難以利用水循環來冷卻屋頂,造成了屋頂隔熱冷卻的難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鋼結構隔熱屋頂,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鋼結構隔熱屋頂,包括隔熱模塊和水冷模塊,其隔熱模塊特征是:屋頂最外層為玻纖瓦結構,其厚度為2cm,玻纖瓦黏貼在厚度為1cm的鋼板上,鋼板下端布置著輕型彩鋼,鋼板與輕型彩鋼之間預留著寬度為1cm的縫隙,輕型彩鋼下端安裝著隔熱海綿,隔熱海綿的厚度為10cm~15cm。
進一步地,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隔熱屋頂,其水冷模塊特征是:水冷水管布置在屋脊線附近的鋼板下端,該水冷水管沿著屋脊線橫向分布,且左右兩側密集開鑿有噴水細孔,噴水細孔正對著鋼板與輕型彩鋼之間預留的縫隙之中,水冷水管的底部連通有一水霧噴頭,該水霧噴頭依次穿過輕型彩鋼、隔熱海綿;水冷廢水收集槽則布置在輕型彩鋼下的兩側屋檐下端,水冷廢水收集槽沿著屋檐橫向排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創造性地利用了中層水冷與噴霧系統來冷卻屋頂,其整個隔熱過程為,特殊材質制作的玻纖瓦會吸收一大部分的熱量,熱量通過鋼板傳遞到鋼板與輕型彩鋼之間的縫隙中,此時水冷水管通水,水管中的水會通過兩側預留的細孔噴射到縫隙中,從而實現冷卻屋頂的作用,水冷廢水經過輕型彩鋼板流到下端的水冷廢水收集槽中,從而到達循環,水冷水管底部的水霧噴射頭會向室內噴射水霧,從而進一步達到冷卻隔熱效果;且最后一層的隔熱海綿層更實現了吸收余熱的作用。整體操作方便,且成本低、易于維修、實用性好、且節約了大量能源,必將受到人們尤其是工廠廠房的歡迎。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鋼結構隔熱屋頂示意圖。
其包括:玻纖瓦(1)、鋼板(2)、水冷水管(3)、輕型彩鋼(4)、隔熱海綿(5)、水冷廢水收集槽(6)、水霧噴頭(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示意圖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一種鋼結構隔熱屋頂,包括隔熱模塊和水冷模塊,其隔熱模塊特征是:屋頂最外層為玻纖瓦(1)結構,其厚度為2cm,玻纖瓦(1)黏貼在厚度為1cm的鋼板(2)上,鋼板(2)下端布置著輕型彩鋼(4),鋼板(2)與輕型彩鋼(4)之間預留著寬度為1cm的縫隙,輕型彩鋼(4)下端安裝著隔熱海綿(5),隔熱海綿(5)的厚度為10cm~15cm。
進一步地,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隔熱屋頂,其水冷模塊特征是:水冷水管(3)布置在屋脊線附近的鋼板(2)下端,該水冷水管(3)沿著屋脊線橫向分布,且左右兩側密集開鑿有噴水細孔,噴水細孔正對著鋼板(2)與輕型彩鋼之間(4)預留的縫隙之中,水冷水管(3)的底部連通有一水霧噴頭(7),該水霧噴頭(7)依次穿過輕型彩鋼(4)、隔熱海綿(5);水冷廢水收集槽(6)則布置在輕型彩鋼(4)下的兩側屋檐下端,水冷廢水收集槽(6)沿著屋檐橫向排布。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莊小蘭,未經莊小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9790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