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單板受力梁橋環箍預應力筋加固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96061.6 | 申請日: | 2015-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1937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30 |
| 發明(設計)人: | 楊修志;徐興良;王其君;路霞;黃治增;譚炳梁;楊文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臨沂市公路勘察設計院;楊修志;徐興良;王其君;路霞;黃治增;譚炳梁 |
| 主分類號: | E01D22/00 | 分類號: | E01D22/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賈波 |
| 地址: | 27600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單板 受力梁橋環箍 預應力 加固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橋梁加固技術領域,特別是對單板受力橋梁的加固,具體為單板受力梁橋環箍預應力筋加固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重載車、大交通量的日益增長,致使裝配式梁橋存在鉸縫混凝土脫落造成單板受力等較為嚴重病害,病害繼續發展,極易造成橋梁斷板整體質量劣化造成橋梁垮塌。
裝配式梁橋出現單板受力病害,如果重做橋面鋪裝,雖是排除橋梁安全隱患的良策,但對交通量特別大的路段,交通封閉難度大,時間長,從道路通行保障、公路養護資金、安全性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考慮,存在種種弊端,需要尋求一種投資少、施工簡單,能提高橋梁承載能力,又不長時間封閉交通的良策。
如果采用常規的重做橋面鋪裝、粘貼纖維材料、粘貼鋼板等加固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如,加鋪整體橋面法。能夠部分提高鉸縫的實際工作性能,改善板梁的荷載橫向分布,但水泥混凝土鋪裝養護時間長,交通封閉壓力增大;粘貼纖維材料加固,僅能提高小跨經橋梁,對于出現單板受力橋梁的問題,不能從根本得到整治,治標不治本;粘貼鋼板法,對于部分鉸縫失效而造成單板受力的中小跨徑梁橋,在不封閉交通,又保持橋上面不變前提下,提高整體受力性能,僅采取縱向粘貼鋼板對縱向裂縫和單板受力卻無能為力。這就需要尋求新的加固結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根據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不需長時間封閉交通、顯著提高橋梁的整體性和耐久性、快速修復的單板受力梁橋環箍預應力筋加固結構。
單板受力梁橋環箍預應力筋加固結構,包括梁板、梁板面、梁底和鉸縫,所述梁板面上設有板面槽,所述板面槽內設有板面預應力筋;所述梁底設有與板面預應力筋相對應的梁底預應力筋,所述梁底預應力筋通過固定在鉸縫內的錨固筋固定在梁底;所述梁板的兩端設有混凝土澆筑的錨固體,所述板面預應力筋和梁底預應力筋的一端分別通過固定體固定在一側的錨固體上,另一端分別通過張拉體固定在另一側的錨固體上。
所述的,板面槽的深度為17cm,寬度為18cm,下面10cm填充環氧混凝土,上面7cm鋪設瀝青面層;
所述的,梁底預應力筋采用錨噴混凝土將其封閉,錨噴混凝土的寬度為18cm,厚度為7cm。
所述的,板面預應力筋外設波紋管,所述板面預應力筋是由5條直徑為15.2mm的鋼束組成的。
所述的,梁底預應力筋通過梁底上的U型筋固定,所述梁底預應力筋是由5條直徑為15.2mm的鋼束組成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克服傳統全面鑿除的方法,僅需要局部鑿除橋面混凝土,既增強橋梁的橫向聯系,不削弱橋梁板的強度和剛度,又減小了對橋梁正常運營的影響,實現快速修復;
2.本實用新型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能顯著提高橋梁的整體性和耐久性;
3.本實用新型不破壞原橋結構和周圍環境,對人們的正常出行影響小,比重做橋面鋪裝節約資源,減少材料廢棄,不污染環境,具有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一種低碳、環保、安全、高效的綠色加固技術。
附圖說明
圖1為單板受力梁橋環箍預應力筋加固結構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單板受力梁橋環箍預應力筋加固結構的總體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單板受力梁橋環箍預應力筋加固結構中板面槽的局部剖面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梁板;2.梁板面;3.梁底;4.鉸縫;5.板面槽;6.橋面預應力筋;7.梁底預應力筋;8.錨固筋;9.錨固體;10.固定體;11.張拉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組合。
參考圖1和圖2,單板受力梁橋環箍預應力筋加固結構,包括梁板1、梁板面2、梁底3和鉸縫4,所述梁板面2上設有板面槽5,所述板面槽5內設有板面預應力筋6;所述梁底3設有與板面預應力筋6相對應的梁底預應力筋7,所述梁底預應力筋7通過固定在鉸縫4內的錨固筋8固定在梁底3;所述梁板1的兩端設有混凝土澆筑的錨固體9,所述板面預應力筋6和梁底預應力筋7的一端分別通過固定體10固定在一側的錨固體9上,另一端分別通過張拉體11固定在另一側的錨固體9上。
參考圖3,所述板面槽5的深度為17cm,寬度為18cm,下面10cm填充環氧混凝土,上面7cm鋪設瀝青面層;
所述梁底預應力筋7采用錨噴混凝土將其封閉,錨噴混凝土的寬度為18cm,厚度為7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臨沂市公路勘察設計院;楊修志;徐興良;王其君;路霞;黃治增;譚炳梁,未經臨沂市公路勘察設計院;楊修志;徐興良;王其君;路霞;黃治增;譚炳梁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9606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