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泵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91982.3 | 申請日: | 2015-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850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20 |
| 發明(設計)人: | 小窪信樹;內海信一;桐山博之;赤木孝嘉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電產三協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4D29/42 | 分類號: | F04D29/4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泵殼體設置了多個吐出管的泵裝置。
背景技術
泵裝置具有葉輪和泵殼體,所述泵殼體具有在徑向外側包圍葉輪的周壁,在泵殼體設置有在旋轉中心軸線方向上與葉輪相向的吸入口和在周壁開口的吐出管。提出在所述泵裝置中,在周向上分離的位置設置兩個吐出管。根據所述結構,在葉輪向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能夠從兩個吐出管中的一個吐出管吐出流體,在葉輪向與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轉時,能夠從另一吐管吐出流體。并且,提出如下技術:在周壁的被兩個吐出管夾持的位置設置凸部,在從一個吐出管吐出流體時,抑制從另一吐出管漏出流體(參照專利文獻1)。
另外,在專利文獻1中,吐出管內呈圓形截面,從吐出管的軸線方向觀察時,凸部的端部以不與吐出管的內周面重疊的方式呈直線狀延伸。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43119號公報
實用新型內容
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泵裝置中,由于周壁處的吐出管的開口部(吐出管的內周面)呈圓形,與此相對,凸部的端部以與所述圓接觸的方式呈直線狀形成,因此周壁的夾持于開口部與凸部的區域的面積較大。因此,出現以下問題:流體易于滯留于周壁的由凸部形成的臺階部。由于所述臺階部處的滯留成為包含于流體的異物滯留于臺階部的原因,因此不優選此方案。
鑒于以上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課題是提供一種泵裝置,所述泵裝置即使在設置于泵殼體的第一吐出管與第二吐出管之間設置凸部,以在從一側吐出流體時抑制從另一側漏出流體,也能夠抑制流體滯留在由凸部形成的臺階部。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本實用新型中,泵裝置包括:葉輪;以及泵殼體,所述泵殼體具有:周壁,所述周壁在徑向外側包圍所述葉輪;吸入口,所述吸入口在旋轉中心軸線方向上與所述葉輪相向;第一吐出管,所述第一吐出管與所述周壁的第一開口部連通;以及第二吐出管,所述第二吐出管與在所述周壁的沿所述葉輪的第一旋轉方向與所述第一開口部分離的位置開口的第二開口部連通,在所述周壁設置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開口部的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側向徑向內側突出,所述第二凸部在所述第二開口部的與所述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轉方向側向徑向內側突出,從所述第一吐出管的軸線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凸部的所述第二旋轉方向側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第一吐出管的內周面的最靠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側的部分靠所述第二旋轉方向側。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泵殼體的周壁設置有在第一吐出管連通的第一開口部的第一旋轉方向側向徑向內側突出的第一凸部和在第二吐出管連通的第二開口部的與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轉方向側向徑向內側突出的第二凸部。因此,在使葉輪向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且從第一吐出管吐出流體時,流體不易從第二吐出管漏出,在使葉輪向第二旋轉方向旋轉且從第二吐出管吐出流體時,流體不易從第一吐出管漏出。并且,在從第一吐出管的軸線方向觀察時,由于第一凸部的第二旋轉方向側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比第一吐出管的內周面的最靠第一旋轉方向側的部分靠第二旋轉方向側,因此,在周壁中,夾持于由第一凸部形成的臺階部與第一開口部的區域較窄或不存在該區域。因此,在葉輪向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不易發生由第一凸部形成的臺階部使流體滯留的情況。
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從所述第二吐出管的軸線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二凸部的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側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內周面的最靠所述第二旋轉方向側的部分靠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側。根據所述結構,在周壁中,夾持于由第二凸部形成的臺階部與第二開口部的區域較窄或不存在該區域。因此,在葉輪向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不易發生由第二凸部形成的臺階部使流體滯留的情況。
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從所述第一吐出管的軸線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凸部的所述第二旋轉方向側的端部的整體位于與所述第一吐出管的內周面的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側的部分重疊的位置或位于比所述第一吐出管的內周面的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側的部分靠所述第二旋轉方向側的位置,從所述第二吐出管的軸線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二凸部的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側的端部的整體位于與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內周面的所述第二旋轉方向側的部分重疊的位置或位于比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內周面的所述第二旋轉方向側的部分靠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側的位置。根據所述結構,在周壁不存在夾持于由第一凸部形成的臺階部與第一開口部的區域,不存在夾持于由第二凸部形成的臺階部與第二開口部的區域。因此,不易發生由第一凸部形成的臺階部或由第二凸部形成的臺階部使流體滯留的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電產三協株式會社,未經日本電產三協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9198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